阎晶明解读鲁迅小说《祝福》:“这是一篇评论故事的故事”
阎晶明认为这种标题的悬置,是鲁迅为小说起标题时经常使用的技巧,在《狂人日记》《药》《风波》等作品中亦有体现,而在《祝福》中尤甚。“祥林嫂在祝福的喧嚣声中悲苦地死去,这种强烈的对比,以及这种死亡带来的不同的反应,是那样让人寒彻。这种悬置所形成的强烈对比,悲凉中所包含的某种讽刺味道,再一次体现了鲁...
鲁迅《祝福》问世100年后,我们还能读出什么
2024年是鲁迅的短篇小说《祝福》问世100周年。近日,“阎晶明:文学经典新阐释——鲁迅小说《祝福》再解读”活动,在清华大学举办。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最初发表于1924年3月25日出版的上海《东方杂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号,后收入小说集《彷徨》。100年来,祥林嫂的人物形象和她悲...
再读鲁迅的《呐喊·风波》: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没有君主梦?
《风波》这个故事其实很具有代表性,其实鲁迅就是讲了一个小故事,什么小故事呢?由张勋辫子军进城复辟导致远在江南水乡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变化。本来大革命之后,人们剪掉了清王朝象征的辫子。辫子也就成为了历史,谁知道几年之后,张勋又复辟了,张勋复辟请出了清王朝的遗老遗少,于是要人们又要接上辫子。这种戏剧性的...
鲁迅丨风波
鲁迅丨风波临河的土场上,太阳渐渐的收了他通黄的光线了。场边靠河的乌桕树叶,干巴巴的才喘过气来,几个花脚蚊子在下面哼着飞舞。面河的农家的烟突里,逐渐减少了炊烟,女人孩子们都在自己门口的土场上泼些水,放下小桌子和矮凳;人知道,这已经是晚饭的时候了。老人男人坐在矮凳上,摇着大芭蕉扇闲谈,孩子飞也...
读懂鲁迅,此生无惑
这类小说不仅与中国的言情、谈故、刺时的小说不同,就是与《山海经》《玉历钞传》也大异其趣。鲁迅在矿路学堂接受了现代科学技术的训练,到日本之后,感受到落后的中国与工业化的日本存在的极大差距,并且知道科学知识及其应用是国家进步不可缺少的前提,同时,西方科学技术启发了日本人的聪明才智,而确信科学幻想小说是...
“五四”前后知识分子生存困境的缩影——欠薪、索薪与鲁迅《端午...
在当代,《端午节》遭遇研究者们持续的质疑和冷落,有论者分析原因在于《端午节》“风格模糊”,“在鲁迅整个小说创作中的属性和定位不够明确所致”(www.e993.com)2024年11月22日。但也有研究者肯定其特殊性,“这篇小说创作于五四新文化运动退潮期,包含着鲁迅的自我认识与反省、鲁迅与同时代人的对话,涉及鲁迅小说创作史、思想发展史上的某些大问题...
说说鲁迅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1935年10月7日,鲁迅收到伊罗生来信,其中谈到:他翻译的鲁迅小说《风波》,已经由美国的《Story》月刊发表于1935年9月号。这时他本人已经到了法国。17日鲁迅给伊罗生回信表示:“关于翻译我的小说《风波》,您要给我的报酬,我是不取的。这事,我没有花多少工夫。我希望,此款由您随意处理。”这又体现鲁迅在版权保...
中国特色古代小说史重写的三条路径
????当然,“重写小说史”不能依赖于小说文献的新发现。小说史的更新,更需要从已有文献中寻觅新意。这便要求研究者抱持问题意识,沉潜到文本当中,细读文本。举例来说,《西游记》的主题。鲁迅、胡适认为《西游记》系“游戏之作”。因鲁迅、胡适巨人般的存在,“游戏之作”的观点很快成为定论。明清两代“证道之书”...
再读鲁迅的《风波》:走不出的专制命运与念念不忘的君主美梦
《风波》发表于1920年9月的《新青年》第8卷第1号上,后收录于鲁迅的《呐喊》文集。小说以1917年张勋复辟为背景,叙述鲁镇以撑船为生的七斤,因在辛亥革命时进城被剪辫,而在此时此地引起的一场风波。张勋原本是清王朝时期的两江总督,北徉军阀的重要头目之一。他一向反对革命。辛亥革命后他任长江巡阅使兼安徽督军...
鲁迅90年前寄出去的一首诗,如今又回到了原地
《中国小说史略》抄袭风波也是重要背景中国鲁迅研究协会常务理事、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张业松认为,像增田涉这样一个日本青年,对《中国小说史略》感兴趣,对于鲁迅来说是特别的重要。因为当时,《中国小说史略》被顾颉刚等认为是抄袭了日本学者盐谷温的《支那文学讲话》,而一位日本青年学子能看重自己的《中国小说史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