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冬梅:司马光与《资治通鉴》的成书
就是要利用司马光在道德上的洁癖,让他主动放弃书局,切断他和皇帝之间最后的直接联系。司马光是个太过方正的人,履历简单,干干净净,就像是正午阳光普照的大地,找不到一丝阴影。贪图笔墨绢帛、果饵金钱,事情不大,然而对于一向以清贫自诩、自律甚严的司马光来说,却已构成重大打击。司马光会不会主动提出解散书局,放...
一镜通古今:司马光与司马迁对历史解读的鸿沟之
在君臣关系的讨论中,提起孟子这位儒家大权威,司马光的态度或许会让人意外。要理解司马光对孟子的看法,特别有助于我们理解《资治通鉴》的主导思想。儒学的“左右之争”:司马光为何不近人情?在司马光的时代,孟子并不像今天这么被推崇,他的著作不过是先秦诸子中的一本“闲书”。王安石是发掘孟子价值的代表人物...
《忘川风华录》联动名博,司马迁司马光班昭广受关注
比如,司马迁将与错金书刀、《太初历》等文化元素相结合进行设计,在游戏剧情中展现他历经磨难最终获得成功的精神;而司马光的代表作《资治通鉴》则融入到角色设计中,同时融合他的一些小爱好,给人们带来新鲜感;而班昭作为中国东汉史学家班彪之女,她不仅是东汉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也是中国第一位女天文学家...
不只是司马光的传记
但司马光的少年时光绝没有虚度,书中用了相当大的篇幅,记述了司马光的家族与出身,“家族团结,家庭和美,父亲严肃方正,母亲和蔼可亲,一兄一姐对他爱护有加——这就是司马光的成长环境”。这样的家庭背景对司马光日后踏上仕途当然有着很大好处。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考中进士,授官太常寺奉礼郎,这一官衔在北宋...
历史系列:童年砸缸的司马光却成为保守派撕逼新党?看看朋友圈
司马光政敌知己王安石,司马光与王安石的关系历来都是人们关注的话题,他们既是同事又是朋友,异党政敌,朝廷外相容相敬,政治上水火不相容;既是政敌又是知己,是由其所生活的特殊时代造成的。北宋时期形成“三冗”等问题,造成了“积贫积弱”的社会现实,作为国家中坚力量的有识之士,范仲淹、富弼、王安石、韩琦等人...
对司马光而言,砸缸只是他童年生活的一个片段,真实的他是怎样的
显而易见,身为官二代的司马光仕途起点就比寒门子弟高得多(www.e993.com)2024年11月23日。除了这个明显的“不公平”之外,“正是在父亲和周围师长的影响下”,十七岁的司马光“对当时政治中最为重要的一些关系有了清晰而成熟的认识”,写成了《功名论》一文。在这篇文章里,司马光直截了当地提出,“愚以为人臣未尝有功,其有功者皆君之功也”,...
欧阳修名气之大,可不止一首醉翁亭记;司马光的外号您知道吗?
内容方面,以政治史为主,旁涉思想、文化、科技、经济、军事等领域。《资治通鉴》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争读不止,点评批注的人更是不胜枚举。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我国史学的不朽巨著,被称为“史学两司马”。1086年,司马光因病逝世,享年六十八岁。他的灵柩被送往家乡夏县时...
【清廉家风故事】《司马光的家风 》
司马光在书中首先引证《易经》《诗经》《大学》中有关“家范”的论述,并指出“此皆圣人正家以正天下者也。降及后世,爰自卿士,以至匹夫,亦有家行隆美,可为人法者,今采集以为《家范》”。他还在书中提出了“家正而天下定、礼为治家之本”的思想。在司马光眼中,《家范》比《资治通鉴》更重要,他认为,“...
司马迁受宫刑的真相
《太史公书》是其父司马谈临终前叮嘱他一定要完成的史书。对司马迁来说,撰写此书不仅是对历史的负责,更有延续父亲遗愿的意义。眼下,面对生死关头,他只能从绝望中寻找希望。所幸,汉朝对于死刑的执行界定并非一成不变。根据当时规定,有两种情况可以免死:一种是交钱赎罪,即“令死罪入赎钱五十万,减死一等”;而...
努力“还原”真实完整的司马光 北大赵冬梅详析一代名臣的“宽容与...
编著《资治通鉴》的学者司马光与从政的司马光,有着密切的联系。“治学”与“从政”就像是一个人的思想与行动,无法分割,或者说“治学”本身也是“从政”的一种方式。对司马光来说,“得君”可以“行道”——如果皇帝接受自己的主张,那么他愿意留在朝廷用理想改造现实;如果皇帝的选择与自己的主张背道而驰,那么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