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中华 | 蒙曼:中华诗歌怎样塑造了中国人共同的文化性格?
春秋时期,孔子向弟子传授《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从此之后,《诗》就成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文化经典。把诗上升到“经”的高度,用诗来表达共同的民族信仰,传递共同的民族精神,在全世界恐怕也只有中国具有这样的文化特色。中国古典诗词正是从《诗经》《楚辞》一路走来,承载着中国礼乐文明的特质,...
中华文明“包容性”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共生传播意蕴
作为中华文明突出特性之一的“包容性”体现着“中华民族是一个”“中华民族是一家”“中华民族是一脉”观念背后的共生传播智慧,更落实在“中华民族是一体”的观念与实践交融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从而构建出以“心传天下·和合共生”为理论内核的民族共生传播学。关键词中华文明中华民族和合共生共生传播...
从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看中华文明的包容性
中华文明是由各民族优秀文化百川汇流而成,各民族在不断交往交流交融中,逐步形成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和而不同的包容思想、天下一家的包容情怀、因俗而治的包容政策等体现出的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在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中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入研究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对新...
邴正: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与文化认同
中华一体阶段即宋元明清时期,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融合为中华民族。参考他们的观点,中华民族从炎黄族群开始,就是不同文化群体融合的产物。经过包容东夷、苗黎、戎狄、氐羌、巴蜀、百越等诸多族群的过程,形成了华夏民族。经过包容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四夷的过程,形成了古代中国的天下。经过天下与内外藩属的整合与融合,...
“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王复:把伟大的中华文明讲给阿拉伯人...
第一次承担如此重要的翻译工作,我如履薄冰,深知翻译的质量关系到能否向世界正确地表明中国共产党的观点,传达其声音。外文局和中央编译局对我的信任使我不敢有丝毫疏忽和懈怠,我们全组翻译人员认真学习文件,反复推敲阿文表达,努力数日,把大会的各个文件正确地译成阿文。大会结束,当中央领导同志接见外语和少数民族语言翻...
瞭望|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谈中华文明的创新性
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中,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文明皆未能承续,唯有中华文明生生不息,这与中华民族的创新精神密不可分(www.e993.com)2024年11月11日。中华民族的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禀赋,是中华民族内在品质和精神气韵的表现,有着独特的内在特质。中华文明的创新性是主动式的变革创新。中华文明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
彭丰文:书写中华文明史应突出共同体意识
在元代,宝钞是通行全国的货币。图为1959年发现于西藏萨迦寺的至元宝钞,见证了元朝大一统的盛况。引自中国国家博物馆编:《文物中国史·宋元时代》,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230页中华文明史,不仅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壮大的历史,更是中华文明共同性不断增强的历史。中华文明史研究必须牢牢抓住这一特点,深刻认识...
“典”:触及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根源
的记载几百年间贵州清水江地区土地延续变动的第一手文书资料,展现分析和研究大西南的贵州少数民族土地产权变动的多种图景,特别是其中形式多样,以“典”为中心的方式中展现出来的各式各样的土地变动图景,在令我们对这些方式的复杂多样和创造这些方式的劳动人民的创造力感到惊讶之外,也使我们能够触及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
【每日一习话】要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
我国56个民族共同构成了我们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我们凝聚民族情感、增强文化认同的纽带,更是各民族在长期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共同缔造璀璨中华文明的生动写照。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总书记提到的藏蒙史诗《格萨(斯)尔》与蒙古族史诗《江...
习近平: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