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为什么是蓝的?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隐藏着深刻奥秘!
对于丁达尔效应,许多读者在中学学习化学时可能已有所耳闻。老师告诉我们,可以通过这一效应区分溶液和胶体:用一束光照射待测液体,若出现一条明亮的光路,那便是胶体溶液。丁达尔效应由英国科学家约翰·丁达尔在1869年发现,其原理在于胶体溶液中存在大量直径不超过100纳米的微小颗粒,这些颗粒的直径小于可见光的波长,从...
光也有形状吗?这是“丁达尔效应”
由于溶胶粒子直径一般不超过100纳米,小于可见光波长(390—760纳米)。因此,当可见光透过溶胶时会产生明显的散射作用。但对于溶液,虽然分子或离子直径更小,但因散射光强度随散射粒子体积减小而明显减弱,因此,溶液对光的散射作用很微弱。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丁达尔效应并不罕见,重庆三峡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副教授、硕...
《声音科技馆》第十四期丨你见过丁达尔现象吗?
在日常生活中,丁达尔效应并不罕见,例如,在森林中树叶缝隙处透过的光线、影院黑暗环境下高功率投影仪发出的光束、天空中云缝透过的光线,以及在有灰尘的房间中,从窗户外射进来的光束下,都可以观察到这一现象。胶体粒子的大小介于溶液中溶质粒子和浊液粒子之间,其大小在40~90纳米之间,小于可见光波长(400~750纳米),...
光也有形状?“达利园效应”和“达尔文效应”究竟是什么?
但也不是所有大小的颗粒都能发生丁达尔效应,一般粒径在1~100纳米的颗粒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如果一个介质中均匀地分散有这个粒径范围的颗粒时,我们就把这种体系叫做“胶体”在科学研究中,我们也会通过一个体系能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来判断它是不是胶体,进而估计这个体系中分散的颗粒的粒径。中间的试管能发生...
北京夜空出现了个奇怪的圈,是丁达尔效应作祟
在高中的时候我们通常用丁达尔效应来判断一个液体是溶液,胶体,还是悬浊液,想必那大家都还记得,分散质在1到100纳米即可成为胶体。最近北京雾霾突然严重,虽然起风,但是也没有吹走这厚重的霾,也因此空气中堆积了大量的颗粒,pm2.5想必大家都听腻了,说的就是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其中就有很多在纳米级的颗粒。
用光鉴别茅台品质?借助“丁达尔现象”研发鉴酒笔,准确率超95%|新...
借助丁达尔现象,经过3年的反复实验,邹军团队在研究了酱酒对不同波段的敏感程度、不同酱酒胶体颗粒与品质的关系等数据之后,创新性地设计出了用于视觉鉴定的鉴酒笔,鉴定效果准确率可以达到95%以上(www.e993.com)2024年10月31日。鉴酒笔的光,可是经过精心挑选的。一般来说,紫外线的光波波长在200纳米至400纳米之间,而360纳米以下的紫外光对人体有...
中国纳米白皮书:科研论文数占全球三分之一,是美国的两倍
领先费曼控制单一原子的设想大约一个世纪,英国物理学家、电磁学先驱法拉第(MichaelFaraday)已阐述了光的波长相关散射(丁达尔现象),其研究对象是通过化学方法制备的金胶体悬浮液。他注意到金的胶体悬浮液颜色会随着金纳米颗粒的大小发生变化,并意识到极小黄金颗粒的存在。
流感病毒有多大?戴口罩能防得住吗?
并不是这样的。这里面我们要提到一个物理概念叫做气溶胶。气溶胶是什么呢?就是固体或者液体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分散系统,其中的颗粒物质的体积一般在0.01微米到10微米之间。大家在中学做过的丁达尔效应的实验就是光通过气溶胶形成的散射。如同上图中,当你漫步在林间小道的时候,你以为你呼吸到的空气很好,其实不见得...
AI猪脸识别?为你揭秘养猪中的黑科技!
丁达尔效应是指:当波长在400-700nm范围内的可见光,通过直径在1-100nm左右的胶体时,光束被其中悬浮的颗粒散射,使得光向四面八方传播,于是从垂直入射光方向就可以观察到胶体中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简单来说就是,光在胶体中的散射,使得光路“可见”。
防不胜防:气溶胶传播和空气传播真的有区别吗?
3.12月份即出现,目前才2月,还有4个月才能被炎阳审判地利:中国人口密度高,人口集中点多;中国人口集中在几个城市,防治难度简直可怕;中国拥有地表最强的交通运输能力,病毒从海南到黑龙江只需要几个小时…中国国土面积大,处于热带、亚热带、寒温带、中温带等,热带范围小,NCP能够长时间、极大的国土面积上保持在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