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缘起良渚丨溯源:看良渚古城遗址的“前世今生”
“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已经形成‘1+3’立体展示体系,目前开放的区域有良渚博物院和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瑶山遗址公园、老虎岭遗址公园。自2019年申遗成功至今,已累计接待游客超800万人次。”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从1936年到今天,良渚古城遗址的保护...
浙江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晨雾飘渺如水墨画卷
11月14日,良渚古城遗址公园飘起薄雾。江南深秋初冬时,浙江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内晨雾飘渺,宛如水墨画卷,美不胜收。(无人机照片)中新社记者王刚摄11月14日,晨曦中,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莫角山宫殿遗址附近飘起薄雾。江南深秋初冬时,浙江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内晨雾飘渺,宛如水墨画卷,美不胜收。(无人机照片)中新社...
良渚古城里人们吃的稻米和肉从哪来,“考古中国”发布重要进展
“申遗”的时候我们讲,良渚古城遗址包括了古城、谷口高坝、平原低坝和山前长堤,还有一个瑶山遗址区,这样描述的时候,1000年被拉成了一条直线,压缩成了一个平面,普通人对这1000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如何演进,不清楚,眼前只有一张地图。这1000年里,良渚社会到底是怎么发展的,这些才是考古学家更在意的问题,...
良渚遇“稻”你 古城遗址公园稻谷秋收季来了
据悉,11月初,良渚古城遗址公园部分区域还将进行机器收割水稻的展示。访客们可以近距离观看现代化的收割机器在稻田中穿梭,感受科技带来的便捷与高效,体现了良渚古城在传承与创新中的勃勃生机。五千多年前,良渚先民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创造了辉煌的稻作文明。如今,作为世界遗产和文明圣地的良渚古城,将继续发挥“...
良渚古城考古取得三方面新进展
在良渚文化早期,聚落产生了明显的等级分化,但是遗址群不存在统一规划,表现出分散的多中心模式。各小型聚落都利用山前地貌进行改造。到中期,先民在遗址群中心位置开始营造一批大型礼仪空间,它们与三面的山脉保持着3公里的统一距离,显示了居中而建的规划理念。到晚期,先民持续营造城墙、外郭,形成了结构完备的良渚...
良渚遗址: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
以良渚古城为核心的良渚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1936年被首次发现(www.e993.com)2024年12月19日。经过四代考古学家长达80多年的接续考古,证实了良渚文化的年代为距今5300年到4300年。大量考古学物证充分证明,早在距今5300年,良渚已经进入了文明社会。良渚文明是迄今发现的中华大地上最早的国家文明,也是东亚地区最早的文明。良渚古城遗址申遗...
探访浙江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乡野秋景引客来
10月20日,游客在浙江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稻田内拍照。金秋十月,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内秋景宜人,乡野风光吸引民众游览。黄彦君摄10月20日,游客在浙江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稻田内游玩。金秋十月,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内秋景宜人,乡野风光吸引民众游览。黄彦君摄
让更多的人来讲良渚的故事 国庆节记者探访良渚古城遗址
良渚古城遗址。潮新闻记者周旭辉张敏娴马丁摄国庆假期首日,微雨初晴。杭州良渚古城草木青翠,通往莫角山的道路两旁,水稻已经挂满了金黄稻穗,展示着新一年的丰收。9时不到,主入口的访客中心广场上已满是等待入园的游客。从后台预约情况看,当天1.5万个入园名额早已被一抢而空,但在良渚古城外围,依然有不少游客...
良渚古城遗址:五千年文明在保护传承中走近大众
为更好保护遗址,良渚古城在发掘后大部分进行了回填保护。申遗成功5年来,良渚古城遗址依托新科技、新创意,让文物以更加生动可感的形象走向万千大众。在“保护第一”的前提下,良渚古城遗址运用考古模拟展示、小品雕塑等多种方式,科学、立体、全面地展示文明特征,还能进行走入式、沉浸式、体验式“考古”。
杭州良渚日即将开启!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东门访客中心已恢复开放
此次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东门访客中心内部空间升级调整,在保留原有访客服务功能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功能性设计,采用良渚色,以良渚文化为设计灵感打造,集服务、展示、教育、交流于一体的富有良渚文化特色的多功能空间。一楼功能服务区设有:党群服务台、访客中心服务台、人文环境营商展台、党建联建会议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