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发现:4.38 亿年前的长兴鱼,在新疆和浙江两地同时现身,再证...
2012年,我学成归国,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工作,带领学生深入开展中国盔甲鱼的形态学、解剖学、系统学和生态学研究,分别用了两个十年的时间,成功地解决了盔甲鱼类脑颅内部解剖和头后身体解剖两大百年难题,为人类颌的发育起源、中耳的鱼鳃起源和四肢的鳍褶起源理论提供了最关键的化石证据。该项研究...
2022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发布——这些古生物之谜被揭开
但2022年8月,由长安大学、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等国内外科研人员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陕南约5.35亿年前的微体化石皱囊虫的深入研究,证实具有囊形体构的皱囊虫(约5.35亿年前)是蜕皮动物,揭示了囊形的体构在蜕皮动物祖先类型中出现,为蜕皮动物体构起源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时证实了皱囊虫不是最早的后...
系统发育基因组学揭示跳蚤与小蝎蛉科构成姊妹群的关系
“尽管它在流行文化和恐龙系统发育分析中具有魅力,但这种恐龙的骨骼解剖学,分类学,本体发生学和进化关系的主要方面仍然未知。”研究人员称,《侏罗纪公园》中的迷你型恐龙比真实的小了很多。真实的双冠龙身长可达20英尺(6米),被认为是当时最大的陆地动物,它高高在上,俯视着小得多的猎物,绝对不会向它们点毒液。至...
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发现与古生物学家、考古学家裴文中有着密切关系
马大文理学院地质科学副教授、该研究的共同作者之一JimSchiffbauer说,虽然这种化石具有与现代蠕虫相同的解剖组织,但它与我们在现代地球上看到的任何东西都不完全匹配。Schiffbauer说:这组动物已经灭绝了,所以我们在今天的地球上看不到它们,或者任何现代亲属。我们倾向于称它们为“类蠕虫”(worm-like),因为很难说...
【关注】5.18亿年前的云南虫是个什么“虫”?2022年度中国古生物学...
????研究团队利用三维X射线断层扫描显微镜、傅立叶红外光谱、拉曼光谱、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多种现代实验技术手段,从微观解剖学结构上重新研究了一种此前分类存疑的动物:云南虫。????通过对127块云南虫标本的鳃弓结构的再分析,研究团队首次在云南虫咽弓上发现了微纳尺度三维保存的叠盘状细胞结构和蛋白微原纤维...
1.6亿年!古生物学家在辽西发现植物“活化石”新物种
更为重要的是,研究团队在这些根茎标本中还发现了大量保存精美的菌丝化石(www.e993.com)2024年11月28日。“它是一种真菌产生的丝状体,肉眼看不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田宁说,此前国内古植物学家们对这些丝状微体化石还缺乏足够的认识,也常常予以忽视。近年来才开始逐渐认识到它们属于真菌菌丝化石,具有重要的古环境和古生态指示意义。
徐仁: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植物形态学、植物解剖学、古植物...
身为一名成绩显著的地质学家、植物学家,徐仁早在求学期间就已经开始了研究工作并初见成效。1933年,徐仁在北京大学任助教期间,便一边教学一边从事植物形态学与解剖学研究。在印度勒克大学时,他主要对我国云南泥盆纪植物化石和微化石进行了研究,实际考察了克什米尔的地层,并研究了克锐阿峡谷紫色砂岩中的微体化石,这使他...
走近小众的古生物学专业
“这个专业被并入地质学专业后,性质和之前就不一样了。‘地质学专业里的古生物方向’更多强调的是‘地质学基础’。这固然重要,但不能忽略‘生物学基础’,因为古生物学是研究地史时期的生物。”郝守刚回忆,“当年我在读本科时,北大生物系教授给我们讲授生物学基础课,让我们去解剖蛤蟆、兔子,现在的学生已经不做这些...
《系统古生物学杂志》:大青山动物群新类群——匈奴老挝鳄
据俄罗斯卫星网: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布宜诺斯艾利斯2月13日电,据马坦萨大学科普部门CTyS-UNLaM发布消息称,阿根廷古生物学家在该国西部拉里奥哈省发现了一种新爬行动物,这种爬行动物曾生活在2.3亿年前。该消息称:“研究人员发现了喙头龙(Rhynchosaurs)新种类,喙头龙是长约三米的四足食草动物,曾与最早的恐龙一起生活过...
当我们吃鱼时,是在吃自己的祖先吗?
研究团队对微体化石的处理。A:采集到的岩石标本需要进行冲洗与浸泡处理;B:在镜下对前期处理后取得的碎片进行分选。图片来自参考文献[3]梵净山鱼具有板状齿质的组织学特征,这一特征之前仅见于早期的软骨鱼类。此外,梵净山鱼发育有肩带与中间棘等标志性的解剖学特征。根据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梵净山鱼属于软骨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