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可控核聚变技术中的最大问题或已解决,核燃料效能可提10倍
所以全球主要大国都在致力于可控核聚变技术的研究开发,然而数十年来,虽然人类在这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是由于种种技术问题和瓶颈的阻碍,使得可控核聚变至今未能投入商业化使用,甚至有人称“可控核聚变技术距离实用化一直相差50年”。不过就在近日,一项于本月中旬发表在《核聚变》杂志上的研究揭示了通过改进聚...
我国成功为法国可控热核聚变大科学装置研制核心部件
新华社合肥9月24日电(记者徐海涛)超导托卡马克有“人造太阳”之称,是一种用于可控热核聚变能研究的大科学装置。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该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近期成功为法国的超导托卡马克装置“WEST”研制出关键部件偏滤器,并于日前正式竣工交付,即将运往法国进行安装。建造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对验证利用核...
解读太阳悲壮的死亡过程,人类能在50亿年后见证这一刻吗?
如果白矮星从伴星那里获得足够的物质,其质量达到一定程度,比如太阳质量的40%,那么白矮星就会在剧烈的爆炸中消失,这被称为恒星的“热核暴涨”。这种爆炸被称为Ia型超新星。虽然太阳不会这样结束生命(它的终结会很宁静),但如果会这样,那么我们可能需要涂抹数亿层的防晒霜或防超新星霜来保护我们的皮肤!
核聚变过程会损失质量转化为能量,但损失的质量到底在哪里?
核聚变反应的核心在于核子——质子和中子的结合与重组。然而,在这些反应中,核子的种类和数量并没有减少,这意味着质量亏损并非源自核子的消失。实际上,质量亏损的真正来源是构成核子的夸克之间以及核子之间的束缚质量。在核聚变过程中,当多个核子融合形成更重的核时,一部分束缚质量被释放出来,转化为能量。这些束缚质量...
黑洞不仅在疯狂吞噬物质,还在高速旋转!被吞进去的物质去哪了?
黑洞多年来,人们认为被黑洞吸进去的物质并不会消失,而是会被这个黑洞高速吐出在数千光年外的其他地方,然而这个黑洞是否自旋,以及大质量黑洞的吸积盘与喷流之间的能量传输机制是怎么样的,这些问题也一直是科学家研究的重要难题。这次的研究发现,M87黑洞喷流呈现出周期性的摆动,周期为11年,摆动幅度为10度,整个...
揭秘可控核聚变:50年内or还在未来? | 逐浪硬科技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徐玉平但他们对可控核聚变的未来充满信心(www.e993.com)2024年11月27日。徐玉平认为,尽管这些问题构成了多场耦合的复杂难题,但在材料科学方面,中国已经在某些核心部件的研发上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夏天阳则表示,“尽管无法精确预测,但普遍预计在未来50年内,可控核聚变技术将实现重大突破并达到发电...
可控核聚变行业:政策、技术、资本合力推动,聚变能商业化前景可期
技术和成本门槛高,核聚变商业化前景可期。据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实现核聚变发电的两大技术难点是如何实现上亿度点火和等离子体稳定长时间约束控制,需要将上亿度等离子体与零下269度超导磁体、高热负荷等离子体与壁材料相互作用、动态精密控制等多项极端条件同时高度集成和有机结合。FIA《Thegloba...
月壤中氦-3浓度高,氦-3核聚变能量大废料少,月球氦-3能否开采?
一旦人类掌握了提取和利用氦-3的技术,这种资源将有望彻底改变人类的能源格局。作为一种潜在的无穷无尽的能源,氦-3不仅能推动核聚变反应,而且还可能助力人类实现长期的太空探索和定居。氦-3与核聚变反应?氦-3是人类梦寐以求的宝贵资源,关键原因在于其作为未来清洁能源的巨大潜力,不同于当前主流的核裂变反应,氦-...
【合肥日报】合肥致力打造国际一流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依托现有装置群,在无机低维半导体、量子功能材料、核聚变等研究领域居世界领先水平,并持续刷新高约束等离子体放电时间、稳态磁场强度等多个世界纪录,已获批建设中科院合肥大科学中心。正在建设的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项目完成后,将连接中科院量子科学卫星,形成国际首个星...
如果把一勺中子星物质放在地球上, 会吞噬毁灭地球吗!
当恒星聚变成铁元素,停止了核聚变之后,原本一直与自身引力抗衡的核聚变产生的外推力消失了,结果就是,恒星自身引力占据了绝对上风,完全失控了,发疯似地把自身物质不断拉向核心,外层物质在引力作用下猛烈撞击内核,产生了巨大能量。这些能量足以促使铁元素继续聚变成更重的元素,上演宇宙中仅次于宇宙大爆炸的猛烈爆发,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