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青岛人|重读《史记》,黄德海“究天人之际”
属于‘集’部。《史记》有意思就在这里,横跨四部。”黄德海指出,“《太史公自序》里壶遂问司马迁:‘你难道要写本《春秋》吗?’从这里就点出了‘拟经’的地位。《史记》后来成为二十四史之首,千年来它的地位有一个变化过程。”
专访历史学家樊树志:没有晚明,何来晚清?
古希腊传记体史著奠基人普鲁塔克在他的名著《亚历山大大帝传》序言中,曾经这样透露心得:“我所写的,不是历史的书,而是一部传记。一些小小的行动及语言,常常比大事件更能显示一个人的性格。正如画家画一幅肖像时,他只抓住脸庞和眼神,几乎不考虑身体的其他部分。我也把大事迹或战争部分让给他人去写,我只写人物心理...
史家“罗生门”:汉代“巫蛊之祸”的书写方法
最新的代表著作是历史作家谭木声所写的《巫蛊乱长安——汉武帝晚年的夺嫡暗战》(以下简称《巫蛊乱长安》)。在这部著作中,谭木声尝试把合理推测和合理想象这一史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发挥到某种极致,在极其有限的史料范围内,作者沿着蛛丝马迹,为读者重新讲述了西汉历史上这一场惊心动魄的宫廷争斗剧。推理和想象虽然不等...
《史记》,真是司马迁一人写的吗?
在这种意味下,《史记》里可能有司马谈的著作的,我看有八篇,这是:《孝景本纪》、《律书》、《晋世家》、《老庄申韩列传》、《刺客列传》、《李斯列传》、《郦生陆贾列传》、《日者列传》。我辨别的标准是这样的:第一,就思想上,司马谈唯一留给我们的可靠的著作是《论六家要旨》,所以和这篇的论点符合与否就...
《史记·陈涉世家》“失期,法皆斩”的说法是真的吗?
司马迁宣称“成一家之言”,这从现代传播学的观点看,也表明他的《史记》再真实可靠,也只是“一家之言”,与实际的历史还是有语言与存在之间那种无法克服的不确定性问题。历史著作的真实性“边界”唯物主义史学观认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但世界的真相又难以穷尽。历史著作对历史真相的描述有其真实性的边界,它的极致...
《老子》是一部完整的著作还是格言汇抄
《老子》八十一章体量不大,虽然形式颇为特殊,与先秦诸子著作特点不太一样,但传统一直是将这部书作为老子所撰作的一个有机著作整体来看待的,这种看法至少可以追溯到司马迁在《史记·老子列传》中所表述的“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的判断上(www.e993.com)2024年11月7日。
葛兆光|传统中国史学中的世界认识
在现在传世的历史文献中,《史记》可能是第一部有意识地记载中国与周边的著作。在司马迁的《史记》中,除了“我者”即汉帝国之外,周边的“他者”当然有北方即最强大的匈奴,以及东方和南方,如朝鲜、南越、东越、西南夷(甚至身毒即印度),同时也特别通过《大宛列传》记载了西方(即现在的中亚、西亚)诸国,这个世界已经大...
从《长安十二时辰》到《长安的荔枝》,马伯庸历史题材作品的创作...
《司马迁的记忆之野》是以司马迁的视角解读汉武帝时代的历史著作,作者刘勃通过解读《史记》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还原了司马迁的私人记忆和情感,还能让大家了解到汉武帝时代的儒臣、名将、酷吏、后宫、游侠、平民命运各异的故事,可读性高,是历史爱好者和文学爱好者的理想读物。
葛剑雄:历史真实和文学虚构
各位,我今天想就“历史与文学”这一题目分享一些个人见解。我们历来有“文史不分家”的说法。中国历史上的众多杰出人物既是历史学家,又是文学家。以《史记》为例,它虽被普遍视为历史著作,但其文学价值不容忽视,中学课本编选《史记》篇章,不仅是为了教授历史,还是为了展现其文学的魅力。
包刚升《儒法道》:包裹在历史外衣下的当代救赎
透过这段话可以看到,一方面作者对于政治思想史研究现状有着遗憾与不满,希望打破政治思想史研究的学科壁垒。细检其在《政治学通识》等过往论著中,材料佐证多以《论语》《韩非子》《史记》等经典原著为主,在现代研究方面则以《战争与国家形成:春秋战国与近代早期欧洲之比较》(许田波)、《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