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评丨为催收就“爆通讯录”,软暴力也是违法
特别是直接骚扰债务人的“通讯录”联系人,骚扰债务人所在单位,实施社会“通讯录绑架”“单位株连”,这完全没有任何的道理,更是违反法律的。盛宴收场终要收拾残局,健全金融产业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需要严格规范催收手段,不能让这个产业继续灰色下去了。对于实施“爆通讯录”等“软暴力”违法犯罪,必须保持高压打击态势。
还在忍受暴力催收?了解这些违法行为,保护自己!
解读:这意味着,如果催收人员采用暴力或极端手段进行催收,即便债务是真实存在的,他们也会因为非法行为被追究刑事责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非法获取借款人的通讯录信息进行骚扰,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情节严重的也会受到法律制裁。敲诈勒索罪:通过威胁、恐吓等手段逼迫还款,甚至公开隐私、伤害亲属,这些行为构成...
湃调查|卧底催收公司30天,记者看到的“暴力催收”重灾区
催收公司为了回款,经常对欠款人恐吓、侮辱,爆通讯录、骚扰家属、单位,给其点外卖、寄快递、社交账号评论区轰炸,获取信用卡持卡人消费记录等隐私信息……在此过程中,催收公司对上述行为熟视无睹;而债权方的银行和小额贷公司的监管亦形同虚设。此次暗访的四家公司涉及的债权方包括:交通银行信用卡、美团金融、国...
揭开网贷灰色面纱①:个人信息如何无感泄露,暴力催收埋隐患
既然《互联网金融贷后催收业务指引》等法律法规已经明确禁止了“爆通讯录”等行为,那未来是否可以不再主动(包括弹窗询问)收集通讯录信息,且填写紧急联系人时,向被填人员进行短信告知并确认(总比亲戚或朋友违约后被频繁骚扰好得多),从根源上减少第三方被骚扰的可能。就上述疑问,南都记者与多个平台进行了交流,不过并未...
明确网贷催收爆通讯录行为入罪条件 保护借款人权益刻不容缓
这种因为网贷逾期而遭受暴力催收的情况并非个例。另一位来自天津的王先生也因为高额消费而在多个平台借贷,无力偿还后,他和他的家人不得不面对催收者的上门威胁。类似事件频发,暴露出某些网贷平台在借贷时违规收集用户通讯录信息,并将其作为催收手段的问题。这些做法严重侵犯了借款人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权益。
网贷逾期通讯录好友被骚扰,专家:明确催收“爆通讯录”行为入罪条件
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指出,暴力催收乱象频发背后,是网贷平台违规、过度收集用户信息,特别是借款人的通讯录信息;建议监管机构严格落实现行相关规定中关于网络借贷类App需要获取的必要个人信息范围,禁止网贷平台违规、过度收集借款人信息,同时继续完善针对暴力催收的法律规范体系,加大惩罚力度,对暴力催收行为及...
消费金融催收之乱:爆通讯录、拉横幅,暴力催债为何屡禁不止
逾期被催收通讯录遭“打爆”不得骚扰“第三人”如何界定?一个电话没有成功解决催收问题,那么就再来一个。持续不断的电话轰炸似乎成了当下消金公司逾期客户最常面对的催收手段。倘若电话轰炸并没有起效,消金公司的客户还会面临被恶意丑化形象、曝光亲友通录讯催收,被拉横幅、被贴个人信息大字报等暴力催收手段。
催收能获取微信通讯录吗?
需要指出的是,爆通讯录的表现是违反个人隐私的,并且可能触及到法律红线。依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相关规定,未经本人同意,不得非法获取、采用个人信息。催收人员爆通讯录的做法,若涉及到违法表现,是需要受到法律追究的。网贷催收中爆通讯录的表现在实际催收中是存在的,但是这类表现涉及到违反个人隐私的疑问,也违反了个人信...
年轻人不愿用信用卡?信用卡透支后的“催收之乱” 亟须治理
“我这家里没人直接把催收单贴我大门上了,全村人都看了一遍”“我明明没有留存亲朋好友的电话,竟然爆了通讯录”……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恶意催收”行为不仅严重影响信用卡逾期用户的正常生活,也影响着人们对银行的信任。读者评论截图。有网友表示:...
反催收机构调查:网贷债务人“从一个火坑跳到另一个火坑”
《法治日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债务人“急病乱投医”,轻信“反催收”机构,不仅债务问题没解决,还又被骗了一笔钱。受访专家认为,该现象不仅损害了从业机构及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更严重扰乱了正常的金融市场经营秩序,需要进一步明确“代理投诉”“反催收”等恶意逃废债行为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标准,提高违法成本;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