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收”也能侵犯隐私权?“催收”侵犯隐私权的司法认定|法如山
近日,一则深圳前海合作区人民法院的案例显示,”催收”机构在”催收”逾期款项的过程中,使用了不当手段,如虚假表述和过度频繁的联系,侵犯了原告的隐私权。[1]一、案件概述原告武某通过被告佰某公司向金融机构借款19000元。被告在原告逾期还款后,通过短信和电话等方式进行”催收”,原告认为这些”催收”行为侵犯了...
卧底催收公司:恐吓侮辱是常态 债权方涉交行、360借条、马上消金
培训专员会直接建议员工使用“威胁恐吓”的方式进行施压,并称威胁“上门”等言语都是合法的。“做催收的,什么身份都要能说的出来。”有新员工在第一天就离开,原因是感觉公司的做法“违法”。实际场景:1、捏鼻子变声,谎报身份2、打债务人单位电话3、找父母、找村支书4、言语侮辱信盟科技大股东为北京中关村...
每天不得超过3个电话 “催收国标”要来了?
上文提到的催收公司人事得知应聘者担心催收工作正当性时,表示催收流程会合法合规,“若沟通后无法还款,按实际情况录入系统走流程就可以了。”只是,新规的一些细节还是容易被钻空子。林芳介绍,电话催收的相关规定目前是同一个号码每天不得拨打3次或者以上进行催收。但逾期人会发现打过来催收的电话号码基本不一样,很多...
催收新政来了:每天不得超过3个电话,晚上10点以后不能催收
上文提到的催收公司人事得知应聘者担心催收工作正当性时,表示催收流程会合法合规,“若沟通后无法还款,按实际情况录入系统走流程就可以了。”只是,新规的一些细节还是容易被钻空子。林芳介绍,电话催收的相关规定目前是同一个号码每天不得拨打三次或者以上进行催收。但逾期人会发现打过来催收的电话号码基本不一样,很...
信用卡用户频遭第三方暴力催收,央广网调查银行催收背后
“通常与欠款本人打了2至3遍电话,依然无法与当事人取得联系,这时候才会联系第三人。第三人包括办信用卡时留的紧急联系人,或者打电话到办卡时留下的工作人单位。但是,虽然联系第三方(人),也不会向第三方(人)催收欠款,而是让他们转告当事人回电话。”陈龙说。
建设银行信用卡用户频遭第三方公司催收背后
“通常与欠款本人打了2至3遍电话,依然无法与当事人取得联系,这时候才会联系第三人(www.e993.com)2024年11月7日。第三人包括办信用卡时留的紧急联系人,或者打电话到办卡时留下的工作人单位。但是,虽然联系第三方(人),也不会向第三方(人)催收欠款,而是让他们转告当事人回电话。”陈龙说。
...加大反催收联盟治理力度:严禁向“紧急联系人”等无关第三方催收
金融虎讯7月18日消息,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宁波监管局(下称“宁波金融监管局”)在答复当地人大代表关于加大金融“反催收联盟”治理力度的建议中提到,严禁向“紧急联系人”等无关第三方进行催收。值得指出的是,近几年,随着金融市场的深化和不断发展,伴随互联网发展起来的新业态,相较传统金融业务,产生了新问...
法官说法 | 贷款逾期后频繁收到催债电话短信,合法吗?
2023年4月22日,赵某与贷款平台签订《贷款合同》,向贷款平台贷款5万元。该合同第6.3条约定:乙方贷款逾期后,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及相关监管要求的前提下,甲方有权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电话、短信、微信、邮件、上门沟通、诉讼/仲裁等方式进行催收,同时甲方亦有权委托合法的第三方催收机构或律师事务所进行催收。
催收新政:每天不得超过3个电话
催收,指的是债权方自己或委托第三方进行欠款收回业务,也是个人借贷逾期要面临的首要“后果”。记者了解到,互联网金融平台催收逾期客户的常见手段包括发送短信、拨打电话等。若催收未果,严重逾期还会收到贷款机构发送的律师函,甚至走到起诉、立案的程序。催促还款的确是天经地义,但当正常的提醒超过了一定程度,就容易变...
花钱“反催收” 从一个火坑跳到另一个火坑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美团安全管理部于2023年联合制作发布的《“反催收”黑灰产业现状危机及其治理研究报告》指出,国内“反催收”黑灰产业已从20世纪90年代的萌芽个体阶段发展成当前由非债务主体第三方主导的、有组织产业化阶段。《法治日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债务人“急病乱投医”,轻信“反催收”机构,不仅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