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动物和谐共生——记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黑叶猴
近年来,保护区管理局和当地政府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共投入2.3亿元整体搬迁保护区内群众4000多人。"保护区森林覆盖率从63.4%上升到72.6%",吴安康指着凉桥保护站的一篇崖壁说,"这里以前都是秃的,但现在也长满了植被。"黑叶猴。保护区始建于1987年,1994年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了保障黑叶猴种群...
黑龙江扎龙湿地:破解芦苇退化困境 人鸟不再“争食”
“先有村屯,后有保护区。”齐齐哈尔市铁锋区哈拉乌苏村党总支部书记王涛说,这是保护区面临的历史问题。若想系统解决人为因素对湿地保护区的影响,当地需要直面上述历史问题。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居民搬迁由此被提上日程,并被列入《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05-2010年)》。哈拉乌苏村承接了两个村屯的296户9...
为了让更多丹顶鹤飞过——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见闻
记者采访了解到,为了守护丹顶鹤等珍禽和湿地生态系统,近年来齐齐哈尔市多措并举保护湿地,实施了扎龙湿地居民搬迁工程,让搬迁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整体提高,也减轻了人为因素对湿地植被的影响。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二级调研员王文锋说,从2007年开始,保护区管理局保留芦苇带,既为鹤类及其他鸟类提供巢材及隐蔽场...
宣城市人大常委会、市生态环境局联合赴广德泰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二是对核心区原住民搬迁问题,不能只有计划,还要从县级层面制定各种如购房补贴、就业安置等政策,激发老百姓的搬迁积极性。他还表示作为林长制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将一如既往支持泰山自然保护区建设,对保护区帮扶力度不减,还要发挥职能优势为保护区发展出谋献策。张玉峰要求,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生态文...
新华社 | 长江边“长出”世界自然遗产地——记者徒步11公里找寻...
随着长江生态保护力度加大,国有林场后撤,林场职工由伐木种地转为管护森林,庙堂乡也实施整乡生态搬迁。此后,其他乡镇散布在五里坡范围内的山村渐次退出,这里逐渐成为人迹罕至的地方。7月6日,新华社记者行进在重庆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高质量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主题论坛--贵州频道--人民网...
贵州初步框定梵净山、西南岩溶两处国家公园创建区域,完成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布局(www.e993.com)2024年11月18日。中国的目标是到2025年,初步建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到2035年,显著提高自然保护地的管理效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使自然保护地的规模和管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为建设生态文明,保存珍稀濒危...
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第六条秦岭范围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科技、财政、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农业、林业、旅游、文物、公安等相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共同做好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秦岭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种质资源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植物园、国有林场、自然...
努力实现湿地全面保护、永续利用(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此前,在保护区范围内一直有村民生活,对湿地生态环境有不小的破坏和影响。”黑龙江省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郭玉航说,为了系统解决人为因素对湿地保护区的影响,数年前,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居民搬迁被提上日程。承接了943名搬迁村民的齐齐哈尔市铁锋区扎龙镇哈拉乌苏村党总支书记王涛说,通过给...
湿地保护有了“法治利剑”,保护和利用双赢能否实现?
据了解,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原本也有一些居民,每年收割、出售湿地里的芦苇,是当地居民一项重要的生计收入。如何解决“人鸟争食”“人鸟争地”的现实矛盾?齐齐哈尔市人大代表、铁锋区哈拉乌苏村党总支书记王涛告诉南都记者,齐齐哈尔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启动了扎龙湿地移民搬迁工程。
黑龙江扎龙湿地保护探索:破解芦苇退化困境,人鸟不再“争食”
“当地政府还给部分搬迁村民安排了合适的工作,为孩子们建造了新的小学,搬迁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升。”王涛介绍。2022年6月1日,湿地保护法正式实施,为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坚持以良法促发展保善治,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依法打击非法狩猎、非法捕鱼、破坏湿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