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型淋巴细胞增高,是否考虑过这种病?
异型淋巴细胞是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湿疹及过敏性疾病等情况下,在病毒性感染或刺激下,导致淋巴细胞增生,并出现各种形态改变的淋巴细胞。本文分享的案例中,异型淋巴细胞增高是它的特点之一,淋巴细胞形态改变对该病早期诊断和严重程度的评估有特别重要的意义。02案例经过患者,男,40岁。
病例分享|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原发性EBV感染所致的一种主要临床综合征,其典型临床三联征为发热、咽峡炎和颈部淋巴结肿大,可伴有肝脾肿大,典型外周血特征为淋巴细胞和异型淋巴细胞增加。IM是一种良性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但也可发生如上气道梗阻、脑炎、脑膜炎、心肌炎、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并发症,少...
【关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到底有多可怕?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这是一个既陌生又非常可怕的疾病,因为反复高热、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升高,家长对此充满焦虑,最为担心的是血常规检验里的异型淋巴细胞,第一印象感觉像白血病、肿瘤。EB病毒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原体,此外EB病毒与鼻咽癌、儿童淋巴瘤的发生有密切相关性,被列为可能致癌的人类...
普通感冒发展成肺炎——鼻病毒“功不可没”
来我院就诊,因其白细胞及淋巴细胞升高、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医生初步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入院后,经进一步检查,发现EB病毒阴性,外周血未见异型淋巴细胞,考虑到患儿年龄在6个月至6岁之间,此阶段儿童淋巴细胞生理性增高是常见现象,因此推翻初步诊断。在排除了初步诊断后,进行了进一步的病原学检查。因患儿...
血常规结果正常,血涂片就一定没问题吗?
患儿间断发热20天,曾服用的相关药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及罗红霉素片是适用于各种敏感菌所致的感染(如上呼吸道、下呼吸道、泌尿道等),但患儿是EB病毒感染,进而效果不佳,之所以能快速找到EB病毒方向除了三个临床症状外,血涂片发现异型淋巴细胞16%也是功不可没,所以工作中我们应该重视血涂片的镜检并准确识别细胞形态...
杭州小伙确诊!一种名字“浪漫”的病……
医生解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主要由EB病毒原发感染所致的急性疾病,儿童和青少年容易得,临床上以发热、咽喉痛、肝脾和淋巴结肿大、外周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为特征(www.e993.com)2024年11月10日。本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小儿潜伏期较短,约4—15天,大多为10天,青年期较长可达30—50天。
血常规复检规则及要点超全汇总
这些问题的出现对诊断传染性疾病、某些严重感染、中毒、恶性肿瘤、猩红热、白喉、MDS等具有重要意义,还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帮助。对嗜酸性、嗜碱性和单核细胞异常增高的病例,也需进行镜下复核与确认,以防止出现假性增加的问题。此外还要观察是否有其他异常细胞出现,如异型淋巴细胞、浆细胞、骨髓瘤细胞、...
散点图淋巴与单核“纠缠不清”,这些案例你遇到过吗?
推片结果如图所示(图4),结果显示有26%的原始细胞。排除异型淋巴细胞,报告提示“原始细胞增多,建议骨穿”,并电话与临床医生沟通。图4流水线推片示图后该患者转至血液肿瘤科室,行骨髓穿刺,骨髓报告与活检报告均提示急性白血病(图5、6)。可惜的是患者及家属拒绝配合进一步流式细胞学等检查明确原始细胞分型。
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增多,“传单”?NO!
异型淋巴细胞作为反应性淋巴细胞,数量多少与受到刺激或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正常人偶见,比例大于5%具有临床意义,10%~20%对疾病诊断价值较大。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10%以上,常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出血热和某些肠道病毒感染,偶见或少量出现,除病毒感染外,也可见于其他疾病,如药疹、非病毒感染、类白反应、...
异型淋巴细胞是淋巴瘤的表现吗
通常情况下,异型淋巴细胞不一定是淋巴瘤,但如果长期存在,也可能会发展为淋巴瘤。异型淋巴细胞是指形态学上难以辨认的淋巴细胞,与正常淋巴细胞有较大的区别,其发生率和来源可能是感染性疾病,如病毒感染,也可能是肿瘤性疾病,如淋巴瘤。因此,异型淋巴细胞不一定是淋巴瘤,但如果长期存在,也可能会发展为淋巴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