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weekly | 过去一周,脑科学领域有哪些新发现?
通过使用行为分析、遗传工具、神经成像和CRISPR基因编辑等技术,研究发现果蝇大脑中的关键神经节点在多个物种中是保守的,但这些节点能够灵活地响应不同的感官信号,例如D.melanogaster果蝇通过感知一种特定信息素,而D.yakuba果蝇则能在黑暗中通过7-三十碳烯(7-tricosene,一种化学信号)找到配偶。研究表明,外周神经回路...
昆虫的耳朵遍布全身
蚊子没有像人类耳朵这样的结构,但是它们有听觉,听觉器官就在触角上。蚊子的触角上覆盖着长长的羽状毛发,当附近的声音在空气中振动时,会带动这些毛发,而毛发的振动会传递给一个叫做约翰斯顿器的器官。约翰斯顿器中有15000个听觉感受器,触动这些感受器,蚊子就会听到声音。除了蚊子之外,果蝇也是一种用触角来听声音的...
螳螂的头上没有耳朵,是怎么辨别声音的?原来耳朵在腿中间
螳螂的听觉器官是一个单一的耳膜,位于它们的中胸腹板上,也就是它们的第二对腿的基节和后足的基节之间的位置。这个耳膜是一个薄薄的圆形的膜,直径约为1毫米,表面有一些细小的毛。这个耳膜可以接收声波的振动,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给螳螂的大脑。螳螂的听觉器官有以下几个特点:1.它能听到超声波,也就是...
螳螂的头上没有耳朵,是怎么辨别声音的?原来它的耳朵在腿中间
螳螂的听觉器官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它们躲避天敌,尤其是蝙蝠。蝙蝠是一种食肉的哺乳动物,它们会利用超声波来定位和捕捉飞行中的昆虫,包括螳螂。当螳螂听到蝙蝠发出的超声波时,它们会立刻做出反应,改变飞行方向或者躲藏起来,以避免被捕食。如果没有作出反应,就会被蝙蝠捕食。
鼩鼱是益虫还是害虫?
鼩鼱属于哺乳纲、食虫目、鼩鼱科,是世界上体型最小的哺乳动物之一。体长仅3-18厘米,体重0.3-50克。鼩鼱的吻部延长,呈锥形,鼻尖肉质发达,触觉灵敏,是它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器官。鼩鼱的眼睛小而圆,视力较差,但听觉和嗅觉极为敏锐,这使得它们能够在黑暗的环境中捕食猎物。鼩鼱的食性非常广泛,主要以昆虫、蚯蚓...
1亿年前白垩纪,夏蝉并非“大嗓门”
1月12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研究所科研人员最新发现,早期的蝉可能没有复杂的发声和听觉器官,无法发出响亮的声音,它们或许通过基质传递振动信号进行交流(www.e993.com)2024年11月6日。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博士姜慧介绍,现生蝉总科包括两个科,分别是全球广布的蝉科和只生活在澳大利亚的螽蝉科。其中,现生蝉科类群能够发出...
【光明日报】早期的蝉可能无法“高歌”
化石研究表明,白垩纪中期的蝉可能没有复杂的发声和听觉器官,它们无法发出响亮的声音,更可能像现代螽蝉一样通过基质传递振动信号进行交流。“研究结果强调了化石所提供的独特和过渡性特征在认识生物演化中的重要性,凸显了昆虫在远古森林生态系统中关键的生态角色,为更全面了解中生代森林生态系统的特征和演化历程以及地下—...
谁是世界上第一种主动发声的动物?当生命开始鸣叫
此外,目前已知最早的蝉类化石也可以追溯至这个时期。这些昆虫可以通过快速绷紧和放松腹部鼓状结构中的鼓膜来产生特别响亮的声音。在一些昆虫化石中,发声结构保存得很完整,这使研究人员可以复原它们当时“唱”的歌。对于这些最早表现出嗡嗡作响的昆虫来说,能发声并能听到声音有很多好处。因为它们可以通过声音远距离交流,...
约一亿年前的蝉不是“大嗓门”
化石研究表明,白垩纪中期的蝉可能没有复杂的发声和听觉器官,它们无法发出响亮的声音,更可能像现代螽蝉一样通过基质传递振动信号进行交流。↑蝉总科的系统发育和形态空间分析研究还报道了白垩纪中期蝉总科末龄若虫和蝉蜕化石,这是目前已知最早的蝉总科末龄若虫化石记录。它们具有与现代蝉若虫相似的前足,呈镰刀状胫...
100年前横空出世的热河生物群,究竟隐藏着哪些物种起源的秘密
也就是说,哺乳动物作为听觉器官的3块听小骨,实际上有2块来自咀嚼器官。进化就是这样,并不是平白无故地创造了一个新的结构,而是在原有的旧机体的基础上不断进化而逐渐形成的。第三个问题是鸟类是如何从恐龙起源的。过去一般认为,鸟类是从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蜥蜴、蛇、龟、鳄都是我们现在常见的爬行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