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诗人王昌龄:做最纯粹的人,写最纯正的诗,人送昵称“七绝圣手”
王昌龄一生写了四十多首送别诗,王昌龄的一生交游很广,和许多文人、官吏、隐士和僧道都有来往。特别是在他两次遭贬并常年谪居的情况下,他多么需要亲友的慰藉和友情的温暖。他也把自己忠贞深沉的友情,献给了那些正直的知心朋友。王昌龄从军行王昌龄,字少伯,约生于长寿元年(692年),郡望琅琊(今属于山东),籍贯为京兆...
高适晚年这首诗,写清了真假朋友,杜甫算一个,李白靠边站
此时他意识到,想要获得关注,就必须多交朋友,所以这一次他没有着急离开长安,因此结识了张旭、王昌龄、董大等人,并写下了那首超经典的《燕歌行》: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唐代人的确很喜欢诗,尤其是在长安,所以这首诗写完没多久,高适就红了。但还没红到可以令人主动...
八千字长文,深度解读王昌龄跌宕起伏的一生:赤子情怀,诗心不改
王昌龄一生写了四十多首送别诗,王昌龄的一生交游很广,和许多文人、官吏、隐士和僧道都有来往。特别是在他两次遭贬并常年谪居的情况下,他多么需要亲友的慰藉和友情的温暖。他也把自己忠贞深沉的友情,献给了那些正直的知心朋友。王昌龄从军行王昌龄,字少伯,约生于长寿元年(692年),郡望琅琊(今属于山东),籍贯为京兆...
王昌龄:一首诗送别了辛渐,一顿酒喝没了孟浩然,七绝圣手不一般
王昌龄贬龙标尉时,李白有诗相赠: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身为“四大边塞诗人”,高适、王之涣、岑参与王昌龄关系更好,尤其是高适和王之涣,他们仨还有“旗亭画壁”之美谈。尽管王昌龄一直为官下僚,郁郁不志,可是却备受时人敬重。张九龄遭李林甫排挤时,满朝文武皆默,只有王昌龄站出来为张九龄抱不平,大骂...
李白被妻子嫌弃,写下一首最爽的诗,最后14字被无数人当成座右铭
可最终二人不曾再见过一面,李白也曾为宗氏写过一首诗。所以我们从李白的这四任感情当中,就能看到李白人生的兴衰。他起起伏伏的人生,也都体现在他的每一首诗当中,我们说过李白极富浪漫主义。他写下过无数豪言壮语,也曾写过自己的失魂落魄。而我们前文提到李白写下的最爽的一首《南陵别儿童入京》,它到底会...
隐居读书,对古代文人是寻常事,对我们已遥不可及丨周末读诗
常建与王昌龄,为开元十五年(727)同榜进士,同赴曲江宴,别有一种亲切的情感(www.e993.com)2024年11月18日。出仕之后,二人仕途俱不顺,王昌龄屡遭贬谪,但终未退隐,常建终生只短暂做过县尉,随后便辞官归隐武昌樊山。此诗题“宿王昌龄隐居”,王昌龄曾两度隐居:二十二岁隐居嵩山学道,二十八岁隐居京兆府蓝田县石门,《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即...
不到潇湘岂有诗
大概因为过于悲伤,李白的第一次洞庭之行,并没有留下诗歌。好在喜欢畅游的李白并没有忘记湖南,739年,李白再一次来到巴陵。在巴陵,他遇到了被贬岭南遇赦北还的王昌龄,这是两位伟大诗人的第一次见面,也是最后一次。两人一定惺惺相惜,相见恨晚,同游洞庭,也或许,两人匆匆告别。王昌龄写下《巴陵送李十二》:“...
李白为什么又叫李太白?为什么不叫李黑?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诗句为证。李白的剑术非同一般,“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李白的《侠客行》不仅仅在写他所景仰的古时的侠客,同时在暗写他自己的经历。《新唐书-文苑传》特别指出,李白“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李白在向别人推介自己的特长时曾说:“十五好剑术,……...
青年李白的漫游与求索
可以说,李白一生都在为他的远大政治理想寻找前途。按理,唐代科举已成形,学而优则仕乃社会共识,李白应像同时代的王维、崔颢、祖咏、王昌龄等人那样应科考,金榜题名后取得入仕机会。但李白从未参加过科考。原因其实很简单。唐朝规定“刑家之子,工商殊类”,不得参加科考。李白的商人家庭出身,决定了李家虽然有钱,却没...
李白一生很潇洒,而杜甫一生却贫穷,这到底是为什么?
杨氏嫁入杜家后,便开始过着艰苦的生活,饱受贫穷之苦,真是委屈了她这位大小姐。可以看出,司农少卿和杜甫的父亲一样,都是清官,财富一般,否则他们会为杜甫提供更多帮助吗?李白的豪放不羁,喜欢游山玩水,也热衷于广交良友,与贺知章、汪伦、孟浩然、王昌龄、高适等众多唐朝名士结为莫逆之交。正如古人云,“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