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北大历史系共同发讣告:史学家刘桂生逝世,系陈寅恪弟子
1949年初入岭南大学政治历史学系,师从陈寅恪教授学习中国史,次年9月转入清华大学历史学系,1952年毕业。1953年结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革命史研究班。同年回清华大学任教,历任助教、讲师(1965年)、副教授(1978年)、教授(1984年),曾任校务委员会委员,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社会科学系、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学位委员会...
生于云南昆明,师从陈寅恪教授!北大、清华共同发讣告悼念他……
1949年初入岭南大学政治历史学系,师从陈寅恪教授学习中国史,次年9月转入清华大学历史学系,1952年毕业。1953年结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革命史研究班。同年回清华大学任教,历任助教、讲师(1965年)、副教授(1978年)、教授(1984年),曾任校务委员会委员,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社会科学系、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学位委员会主席,...
史学家刘桂生逝世 系陈寅恪弟子 清华北大执教生涯回顾
他的学术生涯始于1949年进入岭南大学政治历史学系,随后转入清华大学历史学系,师从著名学者陈寅恪,专注于中国史的学习。1952年毕业后,他在中国人民大学完成了中国革命史研究班的学习,并于同年返回清华大学任教,逐步晋升至教授职位。在此期间,他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显著成就,还担任了多项重要职务,包括校务委员会委员、校...
清华大学为他破格立碑,陈寅恪为他写碑文,梁思成为他设计碑
在清华大学校园内工字厅东南侧,立着一块造型朴素的纪念碑,正面书“海宁王静安先生纪念碑”,背面是陈寅恪大师撰写的碑文。“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时光磨砺,碑文斑驳,其中这四句也是中国所有大学精神的核心写照,已被无数双手摩挲而致字迹发黑。很多人心中好奇:王静安何...
华佗的身份不是中国人,而是印度人?清华教授陈寅恪:我有证据
陈寅恪先生是一位严谨求实的学者,他深信考证之力,重视证据之价值。在华佗身世的问题上,他并未武断下结论,而是深入挖掘大量考古文献,以事实为依据,审慎地得出了自己的见解。陈寅恪眼中的华佗,最初让他心生疑虑的,竟是那独特的姓氏“华”。在中国,“华”姓并不常见,尤其在明代以前几乎难觅其踪。华佗,这位...
清华国学研究院成立始末,及王国维就聘导师经过丨梁启超丨陈寅恪
近续读民国学人系列传记,其中岳南《陈寅恪与傅斯年》一书第一章言及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就聘经过,遂读大师王国维事,特梳理如下,若有谬误,祈请方家指正(www.e993.com)2024年11月19日。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极负盛名的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以下称清华研究院)成立于1925年,后于1929年停办(具体原因嗣后专述),“自成立至结束,历时仅四年...
陈寅恪的“育女经”,放到现在也管用
抗日战争胜利后,陈寅恪于1946年10月重返北平。再次进入清华园执教时,他已双目失明,上课、批改学生论文都由助手帮忙。此后的他再出现在老照片里,多是杵着拐杖,或者坐在沙发里,双眼也对不准镜头了。·陈寅恪一家人。陈寅恪曾对三个女儿说:“我不会以年迈为借口而休息,我要坚持做学问。”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
陈寅恪长女陈流求:父亲教诲常怀独立精神,守正为心
陈流求回忆,住在清华园的日子是全家过得最好的时期,那时父亲收入比较高,常常拿出一半的工资给住在城里的祖父开销。“在家庭中,他扮演的是一个普通儿子、丈夫和父亲的角色,对上对下都很负责。”陈流求追忆父亲陈寅恪:守正为心文:徐蓓来源:解放日报(2013-09-06)...
清华学人手札里的大师风采
“尺素情怀:清华学人手札展”正是这样一个用“一笔一画一书写”真切映照大师风范的展览,由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办,展出了130余位清华学人的手札。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李济、钱玄同、费孝通、华罗庚、钱三强、叶企孙……都是人文与科学领域大师。在清华110多年的历史中,他们有的曾在此执教,留下诸多佳话;有的曾...
共事不到一年,为何陈寅恪在王国维葬礼上毫不犹豫地下跪?
1926年7月,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之一的陈寅恪正式到清华任教。1927年6月,同为“四大导师”之一的王国维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陈寅恪与王国维,两位国学大师共事的时间不到一年,他们到底有着怎么样的交谊,让陈寅恪几度撰写挽诗、碑铭悼念王国维?让我们一起穿越历史,去感受一代国学大师的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