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赵恒签订的《澶渊之盟》,是功绩还是败笔
公允来说,《澶渊之盟》是宋真宗的功绩,《澶渊之盟》是平等条约,是辽国和宋朝势均力敌的必然结果,和《马关条约》的性质完全不同。先来看看澶渊之盟的内容:1.辽国和宋朝都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长。2.以白沟河为界限,双方撤兵,辽国归还宋朝的遂城和瀛州、莫州等城市,此后,宋辽两国有盗...
澶渊之盟:凸显宋朝的软弱,辽国陷劣势,真宗宁赔款,也不愿再战
由于是在澶州签署的停战协议,这里北宋朝时期又被称为澶渊郡,因此叫作“澶渊之盟”。关于“澶渊之盟”当中的具体内容,是这样规定的:“以白沟河为宋辽两国的国界,宋辽双方撤兵,辽国归还宋朝的遂城、瀛州和莫州等地。同时约定两国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尚且年幼,称呼宋真宗为兄长,宋朝每年向辽国提供十万两岁...
澶渊之盟前,辽国为何敢孤军深入,不怕被宋军抄了后路吗?
在历史的棋盘上,宋辽双方的频频失误,犹如一连串的妙手打错,竟意外促成了澶渊之盟的诞生。这一盟约,仿佛是命运对辽军的温柔庇护,使其免于孤军奋战至全军覆没的悲壮命运。辽军凭借对赵宋集团那软弱可捏性格的精准拿捏,犹如老练的渔夫从浑水中捞起了一条条肥美的鱼儿,满载而归,凯旋的步伐中带着几分从容与得意。
公元1005年:澶渊之盟赔款30万岁币,大宋算屈辱吗?
毫无疑问的是,澶渊之盟肯定谈不上什么胜利,更谈不上什么光彩,它就是两个力量在长期对峙和激烈碰撞之后达成的一个理性的、平衡的安排。好在我们作为一个当代中国人,可以抽身出来,既不站在宋朝,也不站在辽朝的角度,相对客观地来看当年的这一大段事实。所以,我们可以把问题转换一下: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安排?对于中...
澶渊之盟:是屈辱还是胜利?精妙之处在那30万岁币
可在笔者看来,澶渊之盟的的精妙之处恰恰在那30万岁币。宋辽形势图1004年秋,辽国(契丹)和大宋再次掐了起来。辽国军队几乎倾巢出动,破定州、克深州、取铭州,不到三个月便攻到澶州城下,澶州距汴京(京师)不过百十里,如果拿下澶州契丹快马三五日便可锁住大宋咽喉。
宋人会点赞“澶渊之盟”吗
双方约定1005年1月28日(景德元年十二月十七日)在澶州订约(www.e993.com)2024年11月17日。宋辽完成两国间和平条约签订,史称澶渊之盟。站在民众角度看,北宋此后一百多年减少了北境边患,得到一段安心致力建设时间。出现“自景德以来,四方无事,百姓康乐”景象,宋真宗、仁宗、英宗三位天子统治七十年间(997-1067年)万家丰衣足食。
北宋的简单历史:澶渊之盟
北宋的简单历史:澶渊之盟岐沟关和君子馆的两场大败,让赵光义个人威望再次跌落谷底。而比起赵光义个人执政危机更要命的,是宋军在河北的精锐几乎全军覆没,宋朝陷入了无兵可用的尴尬境遇。没有兵了怎么办?只能是强行征召了。987年三月,为了解决兵力不足的问题,赵光义以北伐幽云,报仇雪耻为借口,决定在河南、河北...
宋真宗时和辽国多次发生战事,宋辽双方均有和意,故有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从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辽两国间的厮杀已经持续了26年,宋朝无力收复燕云十六州,辽国也无法打垮对手,夺取宋朝的领土。虽然胜多负少,但战争伤亡、人员损失同样巨大。萧太后也不愿再打下去了,史载“时契丹母老,有厌兵意。”双方都需要一个契机,达成体面的和平。萧太后有意以武促和,景德元年(100...
“澶渊之盟”是名相寇准发起的一场“货币战争”?北宋成最大赢家
另一方面,澶渊之盟也对宋朝的内政产生了深远影响。和约的签订使得宋朝可以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内政建设中。在军费开支大幅减少的情况下,宋朝得以发展教育、改革行政、推动科技进步。例如,在澶渊之盟签订后不久,宋真宗就下令大规模兴建学校,推广教育。据《宋史》记载,仅在开封一地,就新建了数十所学校。这种重视...
澶渊之盟导致了此后宋朝的积弱吗?
这和北宋开国以来“重文轻武”等政策分不开,但澶渊之盟后一百二十年间,边境地区保持了和平,经济文化交流得到了加强,也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因此只能历史地客观地全面地进行评价。对于寇准,笔者认为是一个有勇有谋、忍辱负重、顾全大局之人,其表现是难能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