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明涛|作为新型财产权客体的数据及其法律保护
在规则设计方面,数据权益保护的专门立法还需要考虑到数据作为民事法律关系客体自身的特点,以及为数据权益的归属、交易和分享预留出足够的空间。由此,二者之间可以形成以民法典为一般性规范和以特别立法为特殊性规范的良性互动。一、民法典视域下的数据权益保护正如苏永钦教授所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法典找法...
李佳 王斌|网络知识产权犯罪刑附民的必要性与正当性——以被害人...
对于这类民事法律关系与刑事法律关系交织的案件,我国采用的混合式处理模式,即对于刑民交叉案件,被害人可以就自己的损失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也可以在刑事诉讼之外另行提起民事诉讼。然而,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并非完全取决于被害人的主观意愿,而是需要满足附带民事诉讼提起的范围要求。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解释第175条,只有因人身...
“人工智能是否应具有法律主体地位”的伦理审思
人的在场是构成“主体”的根本条件,而人工智能只能作为客体讨论人工智能是否应具有法律主体地位的前提要件,是人工智能能否构成主体或者说人工智能是否具有主体性。主体是个具有特定指称的哲学概念,倘若人工智能无法从哲学上证成主体,那么也难以从法律关系上赋予其主体资格。然而,即使是具有较强自主性和独立性、表现出一...
大咖说 | 劳东燕:非法经营罪中证券业务的限定与出罪
就刑法的独立性与行政犯的行政从属性之间的关系而言,刑法独立性说认为,不能将刑法简单地归结为其他法律的制裁措施,当一个法律规范因规定刑事制裁而成为刑法规范时,它就与其他刑法规范结成一个整体,该规范的适用对象和范围,都要随着刑法的性质和需要而变化;行政犯的行政从属性则是指行政犯的行政违法性应当根据其所违...
高丙芳被指控虚假诉讼案需进一步厘清的几个问题
借名起诉仅是对既有民事法律关系主体之改变,属于有诉权但部分篡改事实行为,依法不构成虚假诉讼罪。无论向名义权利人或实际权利人履行义务,则法律关系消灭,都不损害债务人利益。本案借名起诉,至多属于民事层面的诉讼主体资格纠纷,而不构成犯罪。能用民事、行政手段解决的,不能动用刑事手段。
薛佳伟|个人信息保护与平台数据流通的平衡构建——信息与数据区分...
我国民法典将个人信息保护归入人格权编,把个人信息保护问题定性为人格权益问题,明确个人信息保护是基于人身自由、人格尊严所形成的民事法律关系;个人信息保护法从规范信息处理行为的角度,确立个人信息处理规则及对应的个人信息主体、信息处理者的权利义务关系,以此在私法层面与民法典的人格权益保护相衔接(www.e993.com)2024年11月11日。
关春媛|生成式人工智能版权主体拟制路径与规则完善
伴随生成式人工智能出现,法律主体资格问题再度引发热议。人类中心主义促成并巩固主-客二分的法律结构,但后人类中心主义模糊了主客体界限,法律主体呈现扩张趋势。一方面,鉴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阶段与优化程度,并考量其社会价值,赋予其主体资格具有现实意义;另一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不具备独立意志和自然理性,无法直接等同于...
【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练(2024.08.09)
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之一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因此属于横向的法律关系,A错误。法律关系由三要素构成,即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关系的客体和法律关系的内容,B正确。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能够参与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自然人、机构和组织和国家,C正确。法律关系的客体主要包括物、人身、智力成果、行为四种,D错误。故本题答案为...
合同编通则解释中“认定”类规定梳理与解读
司法解释等条文中常有“人民法院应当认定……”“人民法院可以认定……”等涉“认定”类的规定,此类规定对行为性质、标的范围、法律关系指向的主客体等关键信息的判断与确认有着重要意义。经梳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共有31条62处涉“认定”类的规定(已标红...
张卫平 | “纠纷治理”与“纠纷解决”:差异、共生与照应 | 现代...
无论是民事诉讼还是仲裁,都注重于纠纷的性质、当事人的意向,受制于法律对纠纷关系性质规定的限制,其基本行动取向自然是相对性的,即在法律限定的关系主体之间,在关系客体范围之内解决纠纷,基本方式是裁决,其行为是被动和消极的,不管是司法性(民事判决),还是非司法性的(仲裁裁决)。在主动与被动、积极与消极、干预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