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才是站在庄子背后的人?
庄子的一些核心主张如“逍遥”“齐物”“绝圣弃智”,表面看上去与儒家思想针锋相对,其实道家的顺应“自然”,骨子里与儒家的顺从“王道”并无根本差别。双方共同得出的结论是,想办法彻底摘除“自我”意识,追随主流群体的意愿。一个追求的是不可言说的“逍遥”,另一个屈就在“王道”的权力窠臼里,很容易在短暂冲突...
“无为”究竟是什么?老子:不是无所作为,更不是顺其自然
所以老子才会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二、物极必反,唯有无为此外,老子还发现事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天地万物无时无刻不在运动发展,发展到了极致就回归到其对立面。(反也者,道之动也。)那...
哲学研究 | 郭店简《老子》所示早期儒道关系
虽然“仁”“义”“孝”“慈”等价值观在战国后越发具有儒家学派属性,但战国早期以前的思想家不会直接反对这些于国家治理有益的观念;而“圣”“智”“巧”“利”“智”“辩”“伪”“诈”则是春秋战国思想家共用的语汇,并不具有学派属性。《五行》对“仁”“义”等概念有“形于内”与否的区分,说明战国中期...
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是因为什么原因不同意儒家的仁义思想?
于是,老子之后说了狠话:“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倘若你儒家放手这种没有意义的仁义礼智,老百姓你莫要去管他,这两人会修复幸福的人性,过上幸福的生活。总之,老子和庄子、孔子和孟子,形成了中华文化中的两个群体,拼命互掐。显然,这种互掐,他的哲学思想宗旨是相同,全部都是为了挽回此类被...
老子庄子为什么要反对儒家的仁义思想?老子反对仁义的三个理由!
现在儒家提出来的仁义礼智的原则,看起来那么美好,但是,这种仁义礼智肯定会向它的反面发展,看起来是为了匡正人心,维护社会秩序,但如果任其发展,一定会进一步伤害人性,伤害人类的美好生活。这就是老子一直强调的“反者,道之动也”的道理。所以,老子最后说了狠话:“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只要...
道与无为:中华道家的治理思想及对人类治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11]但其中亦充分体现了道家大道不仁,圣人无为而治,不行仁而行道的思想,例如《商君书·画策》,“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则已矣”(www.e993.com)2024年11月6日。在对待仁义的态度上,法家更是与道家一致,例如《道德经》所言,“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又如《商君书·说民》所...
老子论“学”之言与春秋晚期“不学”思潮——道家思想来源与形成...
但揆诸义理,学者多认为应属第十九章,为此章最后一句②,则观语境当观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③这段话的语义结构,李大防论之最为详明:“案‘绝学无忧’句,断不能割归下章,盖‘...
郭齐勇:湖北学术思想史略讲(上)
上博楚简很可能出自湖北,其中有经部的《周易》等。竹简《老子》抄写于战国中期,是所见最早的本子,与今传本相比,没有“绝仁弃义”、“绝圣弃智”等与儒家学说相抵牾的内容。儒学早就传入荆楚,一直是荆楚文化重要的内涵。郭店楚简和上海博物馆馆藏楚竹书中的《缁衣》(各一篇)、《性情论》(又名《性自命出》,...
《道德经》和《论语》的区别,就是天道和人道的矛盾统一
因此《道德经》中也多处表达了对教条主义和等级制度的反驳,在十九章中有这样一段:“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这是说,对于前辈先贤的理论学说,我们应当持有一定的怀疑态度,虽不可不听,但也不能...
《简单的说才是真话》—罗心道长100句真言
时至今日,我们论及“道德”,本质上仍在儒家的语境之下,人们忘了,两千多年前,老子对孔子的道德说教,颇有点化!因此,罗心道长在上文中谈及“道德”,并不是以儒家的立场,而是源自道家的智慧。按道教的思想,“道”是万物万法之源,创造一切的力量;“德”是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需要去做事的行为,不违背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