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祖汉 :道家与佛教的圆教之比较——玄学与天台佛教的互证
摘要:牟宗三先生对道家与天台宗圆教的义理进行过深入阐发,认为以王弼、郭象为主的道家玄义固然圆融,但其中所含的道家式的圆教,还没有达到天台宗以“存有论的圆”作根据而发挥出来的圆教内容,即只能说是主观的作用的圆,而不能说是客观的存有论意义的圆教。顺着牟先生的思路,道家与佛教的圆教之比较可以从玄学与天台...
对谈|张向荣&沈刚:三国的“前夜”与“后夜”
具体地讲,就是四个混合,即皇权和儒家思想的混合;郡县制和乡里共同体的混合;律制和礼制的混合;忠君和怀土的混合。从汉武帝形式上尊儒、汉宣帝宣示“霸王道杂之”的治理框架,到汉元帝后迅速滑向儒教政治,王莽建立“礼教中国”的模型,直至刘秀创建东汉王朝后,最终确立了“秦制-儒教”的礼教国家形态。《三国前夜》...
张呈忠评《荆公新学研究》|内圣外王的思想体系及其历史命运
那么,受老庄思想影响如此之大的王安石是道家吗?倘若是,虽然和余英时的观点有区别,但仍旧是如道学家所说王学并非纯正的儒学。著者明确否定了这一观点,认为道家话语、思想只是王安石加以利用的思想资源,王安石思想中的佛教因素、法家因素也是同样的性质,荆公新学的学术取向就是“以儒为主,整合百家”(272页)。荆公新学...
【文化中国行】淮河流域的道家哲学
战国时期,道家有庄学与黄老学两大系统,前者坚守老子思想,为庄子所开创,后者对儒、墨诸家有所吸纳,以《黄帝四经》的作者、“《管子》四篇”的作者和鹖冠子为代表;秦汉时期,道家沿着战国黄老学的方向而发展,以陆贾、贾谊、刘安为代表;魏晋时期,道家的发展分为正始玄学、竹林玄学、西晋玄学和东晋玄学四个阶段,代表...
中国古典学的语境和特性
汉宋之别,义理考据之辨,是经学古典学中两种不同方法的争论,对解释义理文本来说,两者都是需要的;宋学和义理学的解释离不开语文学基础。因此,焦循、阮元等主张汉宋兼容。儒家之外,道家和释家的诠释方法和诠释形态也多种多样。魏晋道家诠释学发展出了玄学;唐代道家诠释学发展出了重玄学。佛家诠释学发展出的学派更多...
焕发中国经典哲学的时代活力——中哲史学会2024年会纪要
孟庆楠从学派渊源、思想特征、政治背景、核心问题以及玄佛关系等方面梳理了玄学研究状况,提出现代玄学研究有两大主题:有无问题以及名教与自然的问题,认为对于后一问题涉及的复杂理论内涵仍缺少深入的辨析(www.e993.com)2024年12月18日。刘勰娇认为王弼以会通儒道“德”论为中心,贯通“上德”与仁义礼智,为儒家强调的仁义礼智之德奠定了新的形而...
讲座|沈刚:从品牌运营的角度重新研究中国两千年治理得失
换句话说,文景之治代表的汉王朝治理系统,其实是基于黄老道家思想主导,混合了儒家、法家思想,兼容无为而治、德治和法治。汉武帝刘彻作为奋发积极的雄主,接受经过董仲舒改造的儒家天命伦理学说,把儒学置于大一统国家官方意识形态的地位,这也许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外儒内法成为帝制时期国家治理体系最本质的特征。其中儒学...
楼宇烈|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道家|儒家|道教|佛教|老子|宋明...
这二位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一位论六家,以道家为统;一位明九家,以儒家为高。他们观点的不同,如前所说,反映了不同时代的学术风尚和他们个人不同的学术师承背景。而他们之所以分别揭橥出道家和儒家为诸子百家的统摄者,如果从学术发展的内在规律分析,正是反映了在诸子百家众多的学派中,儒、道二家思想...
道家玄学实用指南:助你生活得更顺利的智慧
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生活中,很多人开始关注起道家玄学的智慧。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化遗产,更是指导我们生活、决策的一种方式。本文将从道家玄学的视角出发,提供一系列实用的建议,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运势,进而使得生活更加顺利。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些智慧吧!1.观察通勤路线中的信号...
玄学是道家和儒家融合而出现的文化思潮,是儒家信仰危机后的反思
玄学是魏晋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潮,是道家和儒家融合而出现的一种文化思潮,也可以说是道家之学以一种新的表现方式,故又有新道家之称。“玄”字的本义是一种深赤而近黑的颜色,所以许慎《说文》引意解为:玄,幽远也。“玄”字出自老子《道德经》:“玄之又玄,众玄之门”,言道幽深微妙。“玄学”之称的由来,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