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章法:布局形式及规律、变化与贯气、署款和钤印
”一般地说,有字距密、行距亦密者,如苏东坡书;字距与行距皆疏者,如杨凝式、董其昌书;字距与行距不疏不密者,如王羲之、赵孟书;字距密而行距疏者,如黄道周、倪元璐书;另外还有大小相杂、参差错落的如“乱石铺街”的“雨夹雪”章法,如郑板桥、杨维桢。由于每个书家在谋篇布局上的立意和方法不同,从而...
毛泽东行书述评
其特点是线条细挺劲健、结体欹侧向右上方倾斜,章法参差错落,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穿插揖让,浑然天成。打破了行书字距、行距分明的传统范式,这一点元末明初的杨维桢做了大胆探索,只是太过作做和安排设计,不似毛泽东这般自然而然,天真烂漫。这既是毛泽东本人的行书创新与突破,也是行书表现形式的创新与突破,...
不了解中国书法,就很难从根本上了解中国艺术
而从观看的顺序入手,刘正成表示,书法视觉层面的审美,首先是对字的结构的美学感受。书法有几种书体,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同时又有草篆、草隶、今草、行草、狂草,每一种书体有它的笔法、结构和章法规范。刘正成表示,“篆贵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这就是唐人的审美与创作理念,它来源于...
圆桌|重读刘海粟书法:不仅仅是正大气象与苍莽雄浑
第三点是与苏东坡的不解之缘,最早也可以追溯到海老的少年时期,源于他的姑父,他的姑父也是近代知名学者,也是海老从小的一个榜样,他也很崇拜苏东坡,小的时候就带海老到家乡常州的东坡书院,苏东坡曾经11次来常州的故事讲给海老听,也正是从小的耳濡目染,使苏东坡的奇人、奇闻、奇书深深烙印在海老的内心中,我想这一...
从王羲之到文征明:历代行书八大家
全帖书五言诗4首,七言诗4首,71行,658字,有乌丝栏,字迹略往左斜,用笔过渡承让、自然潇洒。沈周说:“苏长公论其清雄绝俗之文,超妙入神之字,今于此卷见之。”邓散木在《临池偶得》中也认为:“米南宫的字就跟画家画竹一样,用正锋、侧锋、藏锋、露锋等不同笔法,使整幅字里呈现正背偏侧、长短粗细,姿态...
中国行书书法基本技法的掌握到精通,是向书法艺术发展的重要途径
行书中有些形似圆转的转折,却有明显的方折的翻比,这实际上也是用方折快写而已,,虽为圆形而微微有棱角,如“皆”、“物”字(www.e993.com)2024年11月8日。然而行书圆转居多,是其一般的规律。由于书法家的习惯和风格不同,他们的用笔也不同。因此,王羲之的行书方折多些,颜真卿的行书圆转多些,苏轼的行书方折多些,米芾的行书圆转多些。
“唐宋八大家”今起展出:读与韩愈苏轼相关的典籍字画
北宋苏轼行书阳羡帖纸本行书手卷纵27.5厘米横22.6厘米旅顺博物馆藏此帖行书68字,记载苏轼与友人通信商量买田之事,字形结构虽锋芒毕露,但又不失敦厚朴实,尚有《兰亭》的笔意,又超越于刻意锻炼。略显刚柔相济之态,笔意婉转,格调淡然,恰好能体现作者意欲归退却怀揣不安的心境。此帖经元郭畀、陆友,明沈周、...
从《怀仁集王圣教序》看王羲之行书几种特殊的用笔方法
而这种理念在行书中,虽有度的区别,但其理念是一样的。如《怀仁集王圣教序》中的“是”字,本是一个笔画很多的字,而王羲之在书写时,并没有将其结构简化,依然保持着行书的特点。但在书写时,依然是一笔完成的。而宋之后的书家,在书写行书时,笔画的起、收、提、按都大为增加,而行书的连贯性却大为减少。如...
汉字书写之美
工具方面的原因,正是在于中国人使用的是一支有弹性的笔,这样的笔让文字有了弹性,点画勾连,浓郁枯淡,变化无尽,在李斯的铁画银钩之后,又有了王羲之的秀美飘逸、张旭的飞舞流动、欧阳询的法度庄严、苏轼的“石压蛤蟆”、黄庭坚的“树梢挂蛇”、宋徽宗“瘦金体”薄刃般的锋芒、徐渭犹如暗夜哭号般的幽咽顿挫……同样...
讲座|沉醉于静立案前的墨香:关于书法的临摹创作
三、行书与楷书相比,行书是笔意联带,字势连绵。字与字之间不是毫不相干,而是彼此相连,如例:十八、十九、二十,可以看出,可以看出笔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的牵丝联带。由于上述这些笔法特点,所以行书写起来就轻松自如,简便快速,人们都爱书写这样的字体。它起源于汉代末期,晋代是行书发展的第一个高峰,王羲之、王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