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跨越千年的文化强音——全国主流媒体酒泉调研行活动走进莫高窟
参观石窟“这是我第3次来到敦煌,前两次分别是1996年和2006年。这么多年过去了,敦煌变得越来越好,莫高窟也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守护下变得越来越好。透过壁画、彩塑,我能感受到多元的文化在这里的碰撞,能感受到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沟通和文化元素共享。”海南日报编辑中心主任曹建说。
【甘快看·千年石窟 匠心传承】付有旭:一位壁画修复师的坚守
游客在敦煌莫高窟参观。中新网记者上官云摄付有旭说,由于壁画材质还有所处的环境可能都不一样,所以要花比较长的时间去论证,先分析方案,再做现场实验,尽量找到最合适当地壁画保护的材料,得到一个好的修复结果。怀有敬畏之心实际上,像付有旭这样的工作人员,是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团队的一个缩影。多年来,敦煌...
【文化】80年前,到莫高窟参观研学要守这些“规约”
获得许可后方得摄制;摄制壁画塑像及其他古迹不得损毁壁画塑像及古迹;拍摄活动须遵守该所洞窟工作时间;摄制人员应逐日将摄制作品名目原作地点等详细填记于洞窟每日工作记录簿;违规者禁止拍摄工作。
与莫高窟齐名,却鲜为人知!全网爆火的“悟空”,原型就在这里
之后一个半月,他全力投入到榆林窟的壁画临摹,创作了著名的《水月观音》。中国嘉德2017年秋拍中,这幅画最终以1.012亿元成交,创其人物画最高价。榆林窟的石窟艺术绝非是莫高窟的简单“翻版”,而是具有许多自己的特色,例如在洞窟形制上,有完整的前室和长甬道,这是莫高窟所没有的。榆林窟的内容、艺术风格以及彩塑、...
【千年石窟 匠心传承】付有旭:一位壁画修复师的坚守
游客在敦煌莫高窟参观。中新网记者上官云摄付有旭说,由于壁画材质还有所处的环境可能都不一样,所以要花比较长的时间去论证,先分析方案,再做现场实验,尽量找到最合适当地壁画保护的材料,得到一个好的修复结果。怀有敬畏之心实际上,像付有旭这样的工作人员,是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团队的一个缩影。
【美丽中国行·千人甘肃游】eLEAD全球嘉宾探访千年莫高
10月22日,“美丽中国行·千人甘肃游”eLEAD全球嘉宾来到敦煌莫高窟参观(www.e993.com)2024年10月29日。嘉宾们首先在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观看了《千年莫高》和《梦幻佛宫》两部电影,然后来到窟区,近距离走进千年历史遗迹,感受敦煌文化。记者在敦煌莫高窟看到,九层楼前人头攒动,嘉宾们或拍照留念,或观赏壁画,尽情享受着这份千年的艺术馈赠。大家...
为什么你看不懂敦煌!|洞窟|敦煌市|敦煌壁画|敦煌莫高窟_网易订阅
莫高窟内严禁拍照,所以就不放窟内艺术品考察照片啦~02敦煌研究院美术所交流通过与专家老师的深入探讨,加深对敦煌艺术和文化遗产的理解,还学习到了许多最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我们考察了敦煌研究院美术所临摹现场、雕塑工作室和纸本保存修复工作室,这些地方展示了艺术品临摹、雕塑制作和纸本文物修复的精湛技艺和严谨...
鉴证中国|“飞阅”敦煌莫高窟——镶嵌在古丝绸之路上的诗意长卷
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沙漠研究所的计算机房,操作人员轻轻一按,电脑屏幕上显示出莫高窟四十五窟主室佛龛的画面,只见壁画色彩绚丽夺目,佛像栩栩如生,连脸上淡淡的眉毛与胡须亦清晰可见。由敦煌研究院等单位联合进行的“敦煌壁画计算机存贮与管理信息系统研究”利用计算机有效保存和真实再现敦煌壁画,使这一艺术瑰宝永驻人间成为...
第七届敦煌文博会举办:千年传奇,铸就文化自信
莫高窟景区内游人如织(摄影澎湃新闻记者夏奕宁)面对每年数以万计的游客,特别是旅游旺季参观量不断刷新的局面,从抢救性保护到与预防性保护并重,敦煌研究院步履不停,研究出了一整套的壁画保护、石窟寺加固等等技术和方法。比如每个洞窟内都会放置的监测预警装置,可以记录莫高窟洞窟内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客流量...
新甘肃
莫高窟壁画的珍贵程度,让修复操作不允许有任何失误,这就要求修复师不仅能够熟练掌握各种技术,还需要超乎常人的毅力和耐心。空鼓、起甲和酥碱是莫高窟壁画面临的三种主要病害。在莫高窟的洞内,壁画修复师们手持软毛刷,细心除尘,用黏合剂和按压木刀,一点一滴地修复着那些历经沧桑的壁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