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文摘|王犁:1960年至1966年的林风眠与傅雷|老舍|画家|黄宾虹|...
1962年3月27日(香港)《大公报》第3版报道《由中艺公司主办林风眠画展热闹》:“香港大会堂八楼展览厅,昨日起有一个林风眠绘画展览会,共展出作品三十幅。昨日为展出的第一天,到昨晚已被订去十幅。”1962年3月29日(香港)《大公报》第5版报道《熔中西笔法于一炉林风眠水彩画受好评展出头两天展品即定购过半》。196...
“80后”冯骥才:没有年龄感,但有紧迫感
冯骥才表示《俗世奇人:手绘珍藏本》于他是一种独特的写作,“由于我画画,写作时随时会把脑子里冒出的人物在手稿本里勾画出来。这种即兴画出的人物有灵感,有快感,而且有助于我文字形象的完成,没想到它渐渐形成了我的一种独有的创作方式,更没想到人文社看出这是一种非常独特的写作,一种很少被人采用的写作,...
“80后”冯骥才:没有年龄感但有紧迫感,现在有两件事情必须要做
冯骥才表示《俗世奇人:手绘珍藏本》于他是一种独特的写作,“由于我画画,写作时随时会把脑子里冒出的人物在手稿本里勾画出来。这种即兴画出的人物有灵感,有快感,而且有助于我文字形象的完成,没想到它渐渐形成了我的一种独有的创作方式,更没想到人文社看出这是一种非常独特的写作,一种很少被人采用的写作,...
冯骥才《俗世奇人:手绘珍藏本》:作家为自己的小小说画插画
冯骥才更为大众所知的身份是作家,其实他也从事绘画创作。他曾说:“(俗世奇人)这些人物是从我脑袋里生出来的,我知道他们脾气禀性,挤眉弄眼是什么样子。”在跨越30年的创作历程中,冯骥才先生随写随画,保存了大量“俗世奇人”手稿和绘画草稿。此外,冯骥才也为本书绘制了20余幅彩墨插图,全新塑造了“苏七块”“刷子李”...
冯骥才:在绘画与写作间甜蜜往返
结婚纪念日的时候,冯骥才也会画画,和妻子一起画一对小鸟。这个“传统”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最艰苦的时候,他们一起画了一对在风雪中的小鸟。后来,风景不断变化,但两只鸟一直都在。冯骥才的母亲是山东济宁人,那个地方的特点是“又文又武”。文,是孔子和孟子的故乡;武,有水泊梁山,是当年武松鲁智深们活...
新年新作|冯骥才为《俗世奇人新篇》画的新插图
2023一开年,冯骥才先生推出《俗世奇人新篇》,又写了18个津门传奇新故事,还为这些新登场的奇人,乃至小说里的场景,新画了22幅插图(www.e993.com)2024年12月19日。在元宵佳节即将到来之际,先把这些插图晒出来,每幅插图摘选小说里的相应段落相配,请您尝个鲜!《俗世奇人:新增本》,冯骥才绘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冯骥才:今年我80岁,就缺时间
冯骥才一生游走于绘画、文学、文化遗产保护与教育这四个领域,自己将其称为“四驾马车”。其中差不多有20年时间,他从文学界隐身,投入到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作,如今由于年龄原因,冯先生已无法再为文化遗产保护而四方奔走,遂重返文学,成为“高产作家”。冯先生表示,重返文学并非放弃文化遗产保护事宜,“这将是我一辈子的...
步入“80后” 冯骥才:人生感受才更丰厚
谈绘画:对我来说,画画是更私人化的事情众所周知,绘画在冯骥才的80年人生历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被称为他的“四驾马车”之一。他与韩美林等画家也保持着长久的友谊。冯骥才十四五岁拜师习画,年轻时以摹制古画为生,后又转画玻璃画。他年轻时曾用了一年零三个月,临成《清明上河图》长卷,被一位说尽...
冯骥才:我喜欢做的事情里有一点悲壮感
冯骥才:我最早是画家,画了15年,当然现在还在画,只是不多了。绘画对我而言更私人化一些,是一种个人的心灵感受,一种排遣,一种抒发。文学更多承担了一些对生活的思考、对社会的责任。文学影响了我的绘画,比如在绘画中追求文学性和诗意,这也是中国绘画、特别是文人画的传统。绘画也影响我的文学,因为它和文学共通的...
80岁冯骥才:如果回到60岁,我还是要放下小说,去做文化遗产保护
在成为作家之前,冯骥才专门画过15年的画。现在当然还在画,但是不多了。现在,绘画对他是一个更私人化的事情,更多的是一种心灵个人的心灵生活感受,一种排遣,一种抒发。文学则更多承担了社会的责任,对生活的思考,和读者一起来认识生活。冯骥才自己体悟,文学影响他的绘画,比如说绘画里追求文学性,追求诗意,追求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