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五十八章福祸之道,万物皆福祸相随,阴阳相伴
假如把时间线拉长,或者从长远来看,人们无论拥有什么样的性格,都会有其好处,也会有其害处。关键只在于你正在发挥它的哪一面。人的心灵、人的性格也是一个阴阳二元统一的有机整体,就像阴阳、福祸、善妖一样,一体两面。福中有祸,祸中有福。常言道:天无绝人之路。无论什么样的绝路,都会蕴藏着生机。有生机便不...
邵雍“国祚论”中的文化密码
从《山海经》时代开始,中国就有了“人-物”的二元分类,这是一种逻辑分类,更是一种价值分类,目的就是确立人的生命实在,实现人的自我识别,最后通过语言、巫术、礼仪、法律进行固化。所以,在古老的道家哲学中,老子《道德经》提出了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人和抽象的道与实体的天地并列为同一时空中的四大...
韩振华:时代困境中的伦理表达——兼谈跨文化视域中的家风教育借鉴...
古往今来的论教育者,皆重视身先示范。《道德经》中提倡“不言之教,无为之益”;《论语·子路》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孟子·万章上》说“吾未闻枉己而正人者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有“曾子烹彘”的故事;《史记·李将军列传》讲“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清人陈鸿寿说“课...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体用辩证法”
董彪:的确,对体用关系的理解,可以从上述主体与功能、本质与现象、原则与方法等角度予以划分,但也要看到,此种划分并不是一种二元对立的结构——功能不过是主体的规定,现象不过是本质的显现,方法不过是原则的运用,它们是同一种有机体不可分割的两种状态。因此,中国传统经典中常见“体用不二”“体用一源”“体用一如...
《道德经》第二章:超越二元对立,万法平等
《道德经》第二章,其实就是在讲人类的分别心。圣人没有分别心,无论是老子、佛陀、还是耶稣,他们不是懦弱的老好人,他们只是开悟的智者,证悟了宇宙的实相就是一体,没有分别,也无法分离。当一个人彻底领悟这个事实,不再有人与人之间的区分和对立,他自然就会像圣人那样“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不会去评判...
道德经智慧14 & 一切发生,都是“道”在借相说法
老子说,道是有与无的组合体(www.e993.com)2024年11月20日。虽然道是形而上的,但其作用又是形而下的。它无论遇到什么形而下的东西,都能生出妙用——所以,证道者可以当伙夫、可以当商人、可以当老师、也可以当王者……无论他做什么,他证悟的规律都能生出妙用。宇宙的本源是道,具有三个特征:夷、希、微——“夷希微”也是老子称呼道的...
中华传统审美意识四原理
就审美对象而言,美与丑是从相对性与互生论角度进行的审视和判别。老子言:“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①由此涌现出一系列相互对立的二元概念,如美与丑、善与恶、长与短、高与下、前与后等。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可归纳为现象界二元对立与相生的特征。尤其就美与丑两个...
中国宗教生态的多元通和模式
4、孔子儒家和老子道家思想长期的教化熏陶,其仁和、慈让、尚德、重生的理念对中国人影响巨大,也影响了宗教文化。儒家讲仁爱忠恕之道,五常八德之教,和而不同之理,天下一家之心,天人一体之情。道家讲道法自然之道,柔慈俭让之教,重生贵养之理,有容乃大之心,性命双修之方。《易传》提出: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铸...
中国正面临第三波历史大转型
老子讲“知常”,关键要掌握这个“常”,了解这个“常”,这是画龙点睛的地方。这个“常”是常规、是规律,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社会规律。掌握了客观规律的人,胸怀就会宽广,胸怀宽广、容量大以后,才能够公平公正。后面还有一句,“公乃王”,办事公道才能做领导,才能被选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