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迁徙“走出东亚”,最新研究或改写人类进化史
龙人化石发现后,季强团队进一步寻找东亚古人类的进化证据。他们重新深入研究了湖北省郧县学堂梁子地区发现的两件早更新世时期人类头骨化石,这两件化石(编号EV9001和EV9002)显示了从早期直立人向智人演化的重要过渡特征。研究表明,EV9001和EV9002属于具有32颗牙齿的早期古人类,但他们在头骨和牙齿的结构上与直立人有所...
花时至今日,花的进化仍在继续
这种相对较为现代的花在化石记录中的突然出现,给进化理论带来了不小的困扰,以至于被达尔文称作是“恼人之谜”。不过,近年来发现的古果等被子植物化石,以及裸子植物化石的进一步发现,为被子植物特征的形成过程带来了新的提示。虽然能直接证明花朵已存在了一亿三千万年的证据寥寥无几,但同时却也有旁证显示它们已有两亿...
被子植物研究新进展!中国科学家发现最早的化石证据
但是,当代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是交汇成复杂的食物网的,此前能够证明这种食物网的起源和历史的化石证据很少,甚至没有。此次发现的同一片化石叶片中出现了三种昆虫咬食痕迹是十分罕见的。目前的化石来自八千万年前的晚白垩世,这是目前最早的相关化石记录,标志着与被子植物相关的生态系统早在晚白垩世就已开启其迈向...
追寻人类远祖的关键证据!今日《人民日报》聚焦云南澄江动物群化石
在澄江动物群化石宝库中,科学家获得了可靠的进化证据:古虫动物门首创了原始鳃裂,开启了通向棘皮动物、半索动物、云南虫和脊索动物四大“具鳃裂门类”的呼吸系统革命;紧接着低等脊索动物华夏鳗和长江海鞘,首创了原始脊索及相关肌肉节,从而启动了运动系统革命;最后,“第一鱼”海口鱼和凤姣昆明鱼的头脑眼、脊椎骨和...
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在“古生物的摇篮”探索史前世界
馆内陈列的辽宁古果、中华龙鸟化石,为植物进化和鸟类起源于恐龙提供了直接的实物证据,被中外专家誉为“20世纪重大的科学发现”。博物馆内陈列的珍贵古生物化石,时代最久、数量最多、属种最全、鸟化石层最富、科研价值最高,其中中华古果、原始祖鸟、辽宁角龙、千禧中国鸟龙四块化石同时获得四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的无颌鱼类化石上,发现人类四肢的线索!
2022年9月,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联合中国科学院朱敏院士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上以封面论文的形式报道了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www.e993.com)2024年11月27日。该化石库是继澄江生物群、热河生物群之后,又一个在我国发现的、为探索生命之树演化重要节点提供大量关键证据的特异埋藏化石库,将完整有颌类的化石记录前推了1100万年。为...
5亿年前人类的远祖是谁?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有一系列证据,它们都...
我们手中有两个研究工具,其一是进化的逻辑,即演化生命树;第二个,要有证据,它既可以是直接证据,也包括间接证据。所谓间接证据,就是分子证据、发育证据,这属于现代生物学家的工作范畴。至于直接证据,要靠化石。我要介绍的就是直接证据,也是最后一个大问题,远祖进化新证据。
早期哺乳动物牙、耳如何演化?中国侏罗纪化石最新研究揭秘
研究团队通过对杨氏滇尖齿兽、周氏近柱齿兽两件化石的详细研究,获得迄今为止中生代哺乳动物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下颌中耳结构,发现从摩根兽的双颌骨关节到辽尖齿兽所代表的过渡型中耳原始颌关节中丢失的演化证据。毛方园表示,这两件新属种化石研究结果,有力支持哺乳动物中耳渐进演化的观点。杨氏滇尖齿兽下颌中耳的形态...
守护7亿年地质证据的老人
张世山最记挂的是一些“小石头”。这些“小石头”是古生物实体化石和遗迹化石,完整展现了生物从菌藻类到节肢动物的演化过程,藏着研究距今5亿年至7亿年前寒武系(震旦系)——寒武系地质发展变化的“支撑性证据”。这些石头因所处地方被称为中国晋宁梅树村剖面。
人类是从鱼类进化而来的?有化石为证!至今我们身上仍保留着证据
除了化石证据,现代生物学也为这一进化路径提供了重要的佐证。科学家们发现,人类胚胎在发育早期阶段会出现一些与鱼类相似的特征,例如鳃裂。这些结构在胚胎发育的后期逐渐消失或转化为其他结构,但它们的短暂存在却揭示了我们与远古鱼类的深厚联系。为什么有的鱼没变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