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灾肆虐,异常气候成罪魁祸首 专家:6月蝗虫数量将“增加400倍”
他介绍说,中国境内有一千多种蝗虫,其中包括50多种可能导致灾害的蝗虫,但中国已经形成了成熟的蝗灾防治机制,建立了国家四级蝗虫监测预警系统,以及绿色可持续的蝗虫防控技术体系。不过他也表示,如果境外蝗灾持续肆虐,夏季蝗虫进入中国的可能性将急剧增大,建议政府协调各地区的预防工作,进行实时监测,准备足够的药品和农药喷洒...
东非遇25年来最严重蝗灾!仅一个蝗虫群就长60公里,宽40公里
据美联社报道,25年来最严重的蝗灾,正在东非蔓延,对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等国的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都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威胁。报道称,在东非的一些国家,大面积的蝗虫群铺天盖地而来,成千上万只蝗虫聚集在一起四处飞行,疯狂地吞噬着庄稼和植被。肯尼亚政府在一份声明中写道,肯尼亚蝗虫正在“极其危险地增加”,...
恐怖蝗灾侵袭东非:单个蝗虫手指长,每平方公里1.5亿只
据悉,沙漠蝗虫被认为是最危险蝗虫种类,此类蝗虫的爆发也影响了索马里、埃塞俄比亚、苏丹、吉布提和厄立特里亚的部分地区。东非政府间发展组织警告说,南苏丹和乌干达的部分地区可能成为蝗灾的下一个爆发地,“最近几周部分地区出现了异常严重的洪水,在这样‘有利的’繁殖条件下,蝗虫群的进一步增加可能会持续到6月份”。
古代发生蝗灾时,为啥百姓不吃蝗虫?专家:不敢吃,不会吃
根据《资治通鉴》记载,唐朝的时候,唐太宗李世民在御花园中游玩,他看到肆虐的蝗虫心烦不已,便随手抓住了一只放进了嘴中。这样的做法让一旁的大臣们都是紧张不已,他们纷纷劝诫李世民说食用蝗虫可能会损伤身体。李世民气呼呼地表示,如果能够消除蝗灾,让百姓们免于此害那么他即使因此生病也在所不惜。虽然李世民的确是体恤...
我国科学家揭示蝗虫聚群成灾原因
大范围区块实验也证明,该化合物不仅能吸引野外种群,而且不受自然环境中蝗虫背景密度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对于蝗灾的防治主要依赖大规模喷施化学杀虫剂。”康乐表示:“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蝗虫群居的奥秘,也将从多个方面改变人们对抗蝗灾的理念和方法,使蝗虫的绿色和可持续防控成为可能。”...
非洲蝗灾危及中国?康乐院士:威胁不大!
近20年来,国际上蝗虫研究的主要突破性进展都是出自我们研究组(www.e993.com)2024年12月20日。最近,我们在中科院的支持下,完成了绿僵菌的基因改造,它的杀虫毒力非常高,有国际专利,有望在控制飞蝗和沙漠蝗蝗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我们还完成了飞蝗基因编辑工作,让突变体蝗虫失去了聚集能力。根据飞蝗群聚气味,我们可以释放飞蝗群聚拮抗剂,阻止飞蝗聚集...
粮食安全会受影响吗?古老蝗灾至今仍令全球头痛
作为一种有害昆虫,落基山蝗虫被灭绝堪称农业发展史上罕有的一起案例。就治理蝗灾而言,除这种方式难以效仿外,不少专家提醒说,不能把蝗虫这个物种从地球上彻底消灭,而是要让它存在但不形成灾害。如果把这个物种从大自然界的一个食物链中去除,会破坏生态系统,后患无穷。
蝗灾时的蝗虫,为啥有毒不能吃?
洛克伍德与他钟爱的蝗虫为一种消失的害虫写一部歌剧,多少有些荒诞和黑色幽默。但对于当地怀俄明州乃至整个北美洲来说,这种蝗虫曾经意味着饥饿和死亡,造成了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深远的蝗灾,甚至改变了美国农业结构和饮食习惯。但它曾经鬼魅般地出现,最终又离奇般地失踪,只留下了哀鸿遍野和无尽的谜团。
捏住蝗虫的“鼻子”,就能避免蝗灾?
蝗虫的嗅觉系统不仅在生物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还在农业和生态保护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蝗虫的群聚行为常常导致农作物的毁灭性破坏,了解其嗅觉机制可以帮助我们开发新的控制方法,减少蝗虫对农业的危害。比如,某种程度上说,捏住蝗虫的“鼻子”,抑制它的嗅觉,能帮助预防蝗灾。
外媒:东非遇25年来最严重蝗灾 全球变暖或是诱因
中新网2月17日电据外媒报道,东非地区近期蝗灾肆虐,蝗虫数量之多几十年未见,且这种现象未来可能会更加普遍。据英国《卫报》报道,上周,联合国发布了一项警告,称目前东非大部分地区都有大量的沙漠蝗虫。据悉,此次虫灾已经严重影响了粮食安全脆弱的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等非洲国家。目前,蝗虫已抵达乌干达和坦桑尼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