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放、张士闪、宋俊华、马知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问”笔谈
传承、利用、创新这一组关键词,概括了非遗保护工作的全部理念;张士闪指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与管理值得思考的旱涝不均现象、传承团体的认定制度、项目的分类三个方面的问题;宋俊华认为非遗保护的核心是激发人们的文化自觉,非遗保护的目的是保护非遗中的精神文化和创造财富的能力;马知遥总结了非物质文化...
学人专栏|高丙中:发现“民间”的自我呈现
第二,民俗研究应该是朝向现实生活的调查研究,这就为“文化遗留物”研究转向生活现实的民间文化研究提供了一种理论和方法。这一理论方法从根本上支持中国的民俗研究在过去二十多年有能力观察与描述中国社会的民俗复兴。本人于2006年发表的《日常生活的现代与后现代遭遇》呈现了民俗在近代以来逐渐蜕变为遗留物而又在当代复...
良食研究 | 云南傣族饮食与饮食文化
勐神是傣族地区曾经存在的自然崇拜和神灵崇拜的遗留物,这一遗留物经过历史的发展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禁忌和鬼神传说以及祈求鬼神的祭祀仪式和巫术活动[37]。勐拉傣族有“三十命四十魂”的说法,疾病和厄运就会降临,及时请专人来举行喊魂仪式以帮忙召回失散的灵魂是性命攸关的大事。叫魂仪式不仅包括了将游离于体外或家...
会宁:多彩活动过端午 传统佳节韵味浓|文物|民俗|博物馆|红色文化|...
会宁县收藏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安军胜:今天是端午节,我们来到了苏家堡,我们收藏协会给博物馆捐赠了历史文物15件,给红军长征纪念馆捐赠了红军遗留物16件,我们要传承弘扬好传统文化。捐赠仪式后,还进行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惠民活动,包括红色文艺节目演出、非遗文化展演、博物馆流动展览进乡村、送书画下乡...
潘鲁生:民俗学的中国立场与文化使命——纪念钟敬文先生
所以班妮在《民俗学概论》中指出“民俗学对于人类知识的总量恐不能希望过分的贡献,但有一个非常实用的效果,当然会从这种研究中生出来。即统治国对于隶属民族可以从此得到较完善的统治法。倘不研究隶属民族,就永不会正确地理解他们”,其重点在于研究未开化的民族与文明民族的文化遗留物。与之不同,20世纪初民俗学...
考古学的文化遗产观
其次,并不是所有的遗留物都能成为遗产,只有经过历史的选择与沉淀之后的遗留才是遗产,有着强盛的生命力而代代相承,文明因此得以延续;如果文化遗产没有得到传承,意味着文明发生了中断(www.e993.com)2024年11月1日。再次,物质遗产大多失去了原有的实用功能,但其中蕴含的技术、艺术与思想等人文价值以非物质的形式代代相传。考古学就是一门致力于...
炎帝文化研究的新收获
上卷为“遗址遗迹/庙宇/碑刻卷”,下卷为“民俗/传说/祭祀卷”,每卷各由3编组成。上卷3编包括:炎帝文化遗存·遗址遗迹辑考,炎帝文化遗存·庙宇碑刻辑考,附录·炎帝碑刻碑文辑要,它们共同展现了高平一带分布于山野乡间的炎帝历史遗留物。这里第一编、第二编最能体现作者田野考察实绩和独到发现,例如在第一编中,...
于今:中国民俗的讲究
民俗,既是古老文化的遗留物,又是人们文化情感的载体,在许多传统的观念里,民俗与迷信的概念一直都没有厘清。其实,民俗和迷信本就是两个概念,在旧中国,人们由于科学意识的不足,寄希望于许多非自然的事物,因此,民俗里总混有迷信的成分。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意识的提高,我们能够去批判地接受。对于民俗,...
关注当下的民俗学
当时社会逐步转型、经济全面调整、文化空前活跃,传承了千年的传统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也在发生巨变,针对传统民俗的抢救性保护迫在眉睫,民俗学界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抢救性搜集整理工作之中,因此,社会上将民俗等同于遗留物、老古董、旧礼仪,将民俗学家看作是一群研究历史、关注传统、观念守旧的学者的印象由此而生。但...
寻求古今人文传承!考古学的文化遗产观
其次,并不是所有的遗留物都能成为遗产,只有经过历史的选择与沉淀之后的遗留才是遗产,有着强盛的生命力而代代相承,文明因此得以延续;如果文化遗产没有得到传承,意味着文明发生了中断。再次,物质遗产大多失去了原有的实用功能,但其中蕴含的技术、艺术与思想等人文价值以非物质的形式代代相传。考古学就是一门致力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