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淡水河流大型无脊椎动物监测计划(BIOSYS)简介
宏无脊椎动物(macroinvertebrate),也称为大型无脊椎动物,是指体型较大且没有脊柱的动物,通常可以用肉眼观察到。这类动物包括多种昆虫若虫(如蜻蜓、蜉蝣等昆虫的若虫)、螺类(如淡水螺)、甲壳类(如小龙虾)、软体动物(如蛤蜊和蜗牛)等。宏无脊椎动物广泛分布于淡水、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中,在水体生态监测中尤其重要。由...
探寻最古老的脊椎动物:鲟鱼及八种品种简介
中华鲟为杂食性鱼类,在长江中,主要以底栖无脊椎动物、甲壳类、鱼类为食,也包括植物性碎屑,食性随个体大小也呈现出一定的变化。二、达氏鲟长江鲟达氏鲟,学名Acipenserdabryanus,英文名Dabry’ssturgeon、Yangtze(Changjiang)sturgeon。其它中文名:长江鲟、沙腊子、小腊子。达氏鲟属鲟科(Acipenseridae)鲟属(...
如何合理调控氨氮胁迫的响应差异,提高甲壳动物养殖产量和质量?
甲壳动物等无脊椎动物的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甲壳动物的血淋巴细胞除了能发挥细胞免疫的作用,还能产生相关免疫因子发挥体液免疫作用。根据血淋巴细胞形态,以及细胞质中颗粒物的特征,一般将甲壳动物血淋巴细胞分为3类:大颗粒细胞、小颗粒细胞、透明细胞。大颗粒细胞发挥的作用主要是介导细胞毒作用,而...
成都发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彩鹮30只,创观测记录新高
据了解,彩鹮主要栖息在温暖的河湖及沼泽附近,有时也会到稻田中活动,主要以水生昆虫、昆虫幼虫、虾、甲壳类、软体动物等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资料显示,彩鹮在我国分布数量极少,《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一度宣布其在中国绝迹。近期,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对成都市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数据进行了更新修订,...
五亿多年前动物已进化出发光能力 比之前认知提前近三亿年
据美国史密森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至少5.4亿年前,生物发光首先在一种海洋无脊椎动物中进化出来。23日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上的研究结果,将动物身上发光这一特征最早出现的时间提前了近3亿年。生物发光,也就是生物体通过化学反应产生光的能力。其在自然界中已经独立进化了至少94次,并涉及多...
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彩鹮现身普洱思茅
彩鹮是国宝级鸟类,是有着“东方宝石”之称的朱鹮的近亲,在国内数量比较稀少(www.e993.com)2024年11月21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曾一度宣布彩鹮在中国绝迹,直到2009年才在中国境内逐渐有了其踪迹。彩鹮头部至翅膀基部的羽毛为深红褐色,在阳光照射下散发出色彩艳丽的金属光泽,主要以水生昆虫、虾、甲壳类等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报道员王梅)...
中国孩子的百科全书之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是两种不同的脊椎动物类别,它们在生物学上有诸多区别:1.生活环境与适应性:??两栖动物:生命周期包括水生和陆生阶段。幼体(蝌蚪)通常生活在水中,靠鳃呼吸;成年后大多数种类转为陆地生活,用肺呼吸,皮肤也可辅助呼吸。两栖动物不能完全适应干燥的环境,皮肤需要保持湿润。??爬行动物:适应性强,大...
他的动物心智研究,何以尘封百年?
阿布拉姆森说,“这很可能是经典条件反射最早的例子,至少对无脊椎动物而言。”他在2003年出版了一本特纳传记,并在2007年在《昆虫学年度评论》上发表了一篇有关特纳生平的文章。被重新发现的“遗产”奇特卡说,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有科学家将特纳的发现据为己有。为纪念特纳,法国博物学家维克多·科内茨(Victor...
总编辑圈点|五亿多年前动物已进化出发光能力,比之前认知提前近三...
据美国史密森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至少5.4亿年前,生物发光首先在一种海洋无脊椎动物中进化出来。23日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上的研究结果将动物身上发光这一特征最早出现的时间提前了近3亿年。生物发光,也就是生物体通过化学反应产生光的能力。其在自然界中已经独立进化了至少94次,并涉及多种...
有了AI,试验动物牺牲痛苦不再
宣言指出,鉴于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所有脊椎动物以及部分无脊椎动物(如头足类、昆虫和甲壳类动物,包括螃蟹和虾)都具备“意识体验”,因此忽视这一可能性是“不负责任的”。宣言作者引用了关于蜜蜂[5]、章鱼[6]和两种蛇类[7]的意识的几项突破性研究成果,提出面对可能具有意识的试验动物时,应遵循“宁可信其有”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