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说什么?
心为本体,万物在我。王阳明认为无心外之理,“人心”即“天理”,人格完善与自我实现的成圣成贤之路并不在外,而就在你我的心中,就看我们敢不敢当下承担、愿不愿意真实践履了。我们再来谈谈王阳明的“心外无物”思想。有一天,王阳明带着学生游南镇会稽山时,有个学生就指着岩中花树问王阳明:“天下无心外之物,...
义理与辞章的和谐律动:论《文心雕龙》的言说艺术
“涓子琴心”本诸《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王孙巧心”本诸《汉书·艺文志》,“驺奭之群言雕龙”本诸《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黎献纷杂”本诸《尚书·益稷》,“肖貌天地,秉性五才”本诸《汉书·刑法志》,“拟耳目于日月,方声气乎风雷”则本诸《淮南子·精神训》,“岂好辩哉,不得已也”则本诸《孟子...
学习胖东来,先要做到“心在焉” - 中国企业家网
1.必须心在焉,心、身同时都到、都在现场,才表示我们的存在是完整的。2.每个人本来是知行合一的,这是我们的本心,活着活着知行越来越不合一,于是乎要回到知行合一的本相。3.“大中至正”才是所有道德的根源。4.真实是价值基础,只有求真才可能实现“仁义礼智信”。5.企业家既要学习西方的理论知识,要思辨,...
心所安处 才是良知
“心所安处,才是良知”,语出明代王阳明《传习录》,意思是:处于内心的平静状态时,更能够清晰地认知自我,理解周围的世界,并据此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决策。“心所安处,才是良知”喻指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以达到人生的美好境界。心安不但是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境界,也是普通老...
李承贵:中国哲学中的“心”之性能与精神
一、“心无限量”之义理根据基于程颐提供的思路,“心无限量”必须“通之以道”,而“通之以道”的“道”,即“无性外之物”。那么,何谓“无性外之物”?1.“性”乃万物本具。在中国哲学中,“性”的基本含义之一,就是作为万物所以然的根据,即万物所以是它自己,是因为具有了成为自己的“性”。《中庸》云...
阅读| 柳恩铭《四书心读》总序:为往圣继绝学
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www.e993.com)2024年12月20日。”可谓惊世骇俗。荀子强调:“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已算是民本精神自觉。先秦儒家认为,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君王是人民委托的代理人。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发展到今天应该是民主,至少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为人民谋福祉”的初心。
「党建阅读」陈来:朱子《仁说》与道学话语
然人有是身,则有耳目鼻口四肢之欲,而或不能无害夫仁……求仁之要亦曰去其所以害仁者而已……于是乎有以拔其本,塞其源,克之克而又克之,以至于一旦豁然,欲尽而理纯,则其胸中之所存者,岂不粹然天地生物之心,而蔼然其若春阳之温哉!朱子认为仁是天地的生物之心,又是人的性情之妙,而克己是求仁之要。
李如密:教学的基础是倾听!教师与学生如何做到有效倾听?
(一)教师的倾听要积极主动倾听是指向人的,不是指向书本的。学会倾听比学会言说更为重要。孟子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其实说的就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度言说所产生的后果。教师倾听传达出一种态度,就是对学生应有的尊重。学生对教师的接纳和喜爱程度与教师是否倾听、愿不愿意倾听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学...
回看2023,作家们在读什么?
韩博:写作的过程是理性与非理性的全身心搏斗2023年,你出于什么需要、怀着何种感受,阅读或重读了哪些书籍,并促成了几多写作或实践?韩博:这一年我主要阅读古希腊戏剧,尤其是欧里庇得斯的作品,把能够找到的现存剧本都读完了。这种阅读当然有功利目的,因为我正在写一本书《雅典娜之城》,我希望在尽可能了解古希腊黄金...
基准线思维,识人懂心的利器
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认知的偏差,源于基准线的错位。这个世界,其实由两个层面构成。一个层面是物质、真实的世界。另一个层面,是被人认知、感受到的世界。前面的世界只有一个,是什么样的就是什么样的。是具象的,物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真实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