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中科大揭示肿瘤细胞氨基酸代谢异常新机制
进一步在代谢水平及通过核磁共振等技术手段检测表明,cMyc及其调控的磷酸丝氨酸磷酸化酶——这一丝氨酸代谢的限速酶,可以通过调控氧化还原平衡、细胞周期以及核苷酸的合成来支持肿瘤细胞在营养匮乏条件下的存活。最后,研究人员通过小鼠体内注入肿瘤细胞成瘤实验及肝癌临床样本分析证明,磷酸丝氨酸磷酸化酶的高表达与肿瘤的发生...
挑战传统免疫学固有认知:科学家揭示肿瘤免疫疗法新机制,参试小鼠...
“这次连发两篇Nature论文,说明大家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实验模型和研究过程得到了一致的结论,即Type-2免疫反应在维持长期治愈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中起着关键作用。如果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一定是越走越宽,也会有更多人接受这些新理论,并使用这些新理论指导药物研发。”莱芒生物董事长、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唐力教授...
小鼠实验首次证实跑步有助抗癌
据《新科学家》杂志网站16日报道,哥本哈根大学佩妮莱·霍伊曼带领的研究团队利用患有癌症的小鼠,测试了锻炼对于包括皮肤癌、肺癌和肝癌在内的5种不同癌症有何功效。他们让小鼠每晚跑步4公里到7公里,结果发现,小鼠免疫系统的抗癌能力得到了提升,不但阻止了新发肿瘤,也使原有肿瘤的生长速度减慢了多达60%。这是实验首...
肿瘤比小鼠还大,Nature 论文没造假却遭撤稿,得知原因后网友说...
作者为了获得差异更显著的实验结果,使得论文图中的小鼠体内的肿瘤巨大,直径远远超过1.5cm,给其带来了强烈的精神和肉体痛苦,严重地违背了哈佛大学医学院关于动物实验伦理的规定。来源:Nature2023年,哈佛医学院一项关于母性依恋触发机制的研究(Triggersformotherlove),因强制拿走刚刚生产后母猴的幼崽,并通过...
脑声常谈丨行为学实验影响因素:啮齿动物昼夜节律周期波动性
倒时差实验具体操作步骤为:将小鼠单独放置于带有滚轮的笼盒中并置于记录仓中与记录系统连接,首先小鼠被置于标准光照环境中(8:00开灯,20:00关灯)7~10d,使得小鼠昼夜节律被稳定牵引;随后将开灯时间周期前移,如:2:00开灯,14:00关灯,模拟向东跨6个时区飞行。小鼠倒时差后驯化天数是视小鼠适应时差的天数而定(在完全...
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存在因果联系吗?
这项研究利用动物模型和患者数据,在这两类疾病之间找到了一个全新中介:那就是天然免疫系统的功能紊乱[5](www.e993.com)2024年11月20日。从小鼠实验揭示致病机制这项实验是怎么进行的呢?简言之,就是通过外部手段制造小鼠中风,然后去研究,那些在中风后出现心脏病的小鼠,它们的身体里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接下来,我们具体介绍一下这项研究...
...内啡肽水平,逆转因睡眠不足导致的FAO紊乱和肿瘤干细胞特性
研究人员发现,当在特定时间点ZT8(下午4点,这是指从小鼠被置于光照周期中的“光照开始”算起的第8个小时)给予小鼠β-内啡肽治疗时,能够有效地恢复CLOCK和ACSL1的昼夜节律性。研究表明,在这个时间点给予β-内啡肽,相较于在ZT20或其他持续给药的方式,更能成功恢复因睡眠不足导致的CLOCK和ACSL1的节律性失常,从而...
Nature︱解码RAS剂量效应:改变肿瘤衰老状态和影响肿瘤发生
为了进一步探索在亚OIS条件下,不同剂量的致癌性RAS如何导致至少两种不同的肿瘤发生事件,研究人员分析了注射不同剂量NRAS(G12V)的小鼠发展出的肿瘤,特别是PGK-NRAS(G12V)或UBC-NRAS(G12V)模型,评估了肿瘤的分化程度,并将其与肿瘤发生的潜伏期相关联。实验结果显示,早期发生的肿瘤多为未分化,具有多形性肿...
脑声常谈丨小鼠昼夜节律变化的检测
倒时差实验具体操作步骤为:将小鼠单独放置于带有滚轮的笼盒中并置于记录仓中与记录系统连接,首先小鼠被置于标准光照环境中(8:00开灯,20:00关灯)7~10d,使得小鼠昼夜节律被稳定牵引;随后将开灯时间周期前移,如:2:00开灯,14:00关灯,模拟向东跨6个时区飞行。小鼠倒时差后驯化天数是视小鼠适应时差的天数而定(在完全...
触发PD-L1降解!浙江大学发文:发现肿瘤免疫治疗新药
在CT26小鼠模型和人源化异种移植小鼠模型中,唑喹达显著抑制肿瘤生长,并伴有细胞毒性T细胞浸润的增加。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ABCB1是PD-L1的负调控因子,而唑喹达可能通过在早期分泌通路中触发PD-L1的降解而作为潜在的免疫治疗药物。httpsonlinelibrary.wiley/doi/full/10.1002/advs.202400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