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基层麻醉医生,在历史与现实中沉浮
2019年11月,上海麻醉医生姜金健因心脏骤停去世,年仅30岁;2020年3月,湖北省枝江市人民医院麻醉医生董天突发脑血管意外去世,年仅29岁;2022年4月,深圳麻醉医生潘传龙倒在工作岗位上,年仅34岁。猝死事件频发的背后,是麻醉医生共同面临的“三高”困境——技术要求高、风险高、工作强度高。而当麻醉医生身处基层...
麻醉,远不止打一针那么简单
“俗话说得好:当你觉得岁月静好,说明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这个人就是带着麻醉机、监护仪、气管插管用具、麻醉药品、抢救药品……‘拖家带口’守在手术台旁边,甚至到了晚上12点也下不了台的麻醉医生。”开学第一课上,麻醉学专业负责人金胜威老师幽默夸张的一句话惹得大家哄堂大笑,但同时,在座的同学们感受到了—...
医生收红包反转?处理举报不如规范飞刀|大象评论·深一度
网友说,医生已告知请专家,患者家属却在术前偷偷录视频,又在康复多天后,打电话录音,明显是在给医生挖坑。这样的行为是过河拆桥,救命之恩,反手举报,他可能因此省了3000元钱,但以一己之力断了当地别的患者请飞刀的生路。10月11日,广元市中医院一名办公室工作人员回应称,这是一场误会,“那个网友已经在他...
青年麻醉医生蒋政宇:麻醉远不只“打一针”
????新华社上海8月18日电(记者丁汀)“你们麻醉医生为什么这么累?不是打一针就好了吗?”面对这样的问题,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麻醉科主治医生蒋政宇说,“这可能是一种误解。实际上,我们不仅要面对患者生命体征的波动,还要应对各种突发状况。”????蒋政宇,2019年毕业后就一直留校工作至今。时...
麻醉医生:麻醉远不只“打一针”,守护生命每一刻
选择麻醉专业之初,蒋政宇对老师所言“临床医学中最累学科”的描述不以为意,但现实很快让他明白其中含义。不同于部分外科医生,他每天都有手术任务,工作从清晨开始,持续至深夜,包括术前准备、术中监护及术后恢复,每一步都至关重要。蒋政宇强调,麻醉医生实际上是守护着病人生命中每一个关键时刻。
麻醉副高职称考试通关秘籍:一位医生的实战备考经验
要知道职称考试出题的大纲是依据于《现代麻醉学》《临床麻醉学》这些麻醉界的“圣经”,甚至有些知识点,《高级考试指导用书》都会有错误(www.e993.com)2024年11月8日。而且《现代麻醉学》《临床麻醉学》版本越新,参考意义越高。然后说点实际的,之前有朋友说高级职称考试会有新青年题库的原题,并不多,相关知识点是非常多的。也有朋友说原题...
当氯胺酮与镇静药物联用时,麻醉医生一定要避免出现氧饱和度下降!
在20世纪60年代初,『氯胺酮』首次合成,并于1970年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用于人类临床麻醉。由于氯胺酮具有分离麻醉、镇痛、支气管扩张、拟交感神经和镇静等药理特点,以及其可通过多种方式(静脉注射、肌肉注射、鼻腔给药)给药,使其在麻醉科、ICU以及急诊科都受到广泛关注。
...临床上品、科研上进、科普上心 走近上海滩“六边形”青年医生
他有个挺有味道的外号:“尿三代”,自嘲“祖传下水道维修”。仁济医院泌尿科主治医师宋奇翔,出生于医学世家——爸爸和外公都是泌尿科医生,外婆是麻醉医生,妈妈是中医。打小,他看的书是解剖图,玩的玩具是导尿管。图说:仁济医院宋奇翔医生参加《健康脱口秀》受访者供图...
“医”路走来最开心的事?心中的好医生是啥样?三位九旬老专家这样...
自1955年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留在同济医院普外科工作,吴在德从医六十载,不论岗位和职位如何变化,始终怀有一颗医家的仁者之心。1967年,他在蕲春巡回医疗时,一位住在山顶上的村民因脾肿大无法下山医治,吴在德和一名麻醉师、一名护士就挑着医疗器械向大山进发。山路崎岖,深一脚浅一脚,村民看到“医从天降”时,哽咽得...
这位麻醉大夫再也没有醒来
在手术室,朱翔常对他带的研究生罗烨说:“今天累不累呀?”他还曾对罗烨说,女孩子不要那么辛苦,以后工作别来大医院,去个小医院就好了。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是当地最大的医院,手术量大,麻醉医生夜班大约10天一个,从下午5点到第二天早上8点,一台接一台上手术。但朱翔很少说自己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