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无情帝王家:九子夺嫡失败者,各自的结局都是如何?
康熙因对结发妻子怀有深深追思,便对胤礽格外宠爱。他一改满洲旧俗,早早册立胤礽为皇太子,还为其修建太子宫(毓庆宫),安排大学士教导,自己也时常亲自教习,倾注诸多心血。面对父亲寄予的厚望,早年的胤礽着实表现出色。七岁时便熟练掌握了骑射技能,十一岁就读完了《四书》《书经》,对其义旨也有深刻理解。见...
「弘延论坛」用延安精神赋能修齐治平
孔子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者也,其为人之与!”“孝悌”是做人的根本。屈原说:“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对“廉洁”的注释是:“不受曰廉,不污曰洁”,“廉洁”是做官的根本。为子“孝悌”,为臣廉洁,就是一个好家长、好官员。因此,“孝廉”就是做人做官...
读《论语》笔记之一
孝悌是儒家思想中十分重要的概念,孔子认为孝悌是行仁之始。《论语》中记录的有子这段话,体现了老夫子的思想。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悌。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孝顺父母和友爱兄弟姐...
《论语》: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也!
所以,孝悌是立德修身之本,也是立国之本。这是有子的逻辑。曾子有子所以强调孝悌,可能是因为当时社会上犯上作乱的太多、太普遍,一个人如果在家不孝顺父母、尊敬兄长,那么出门在外也不可能做到尊重长上、诚信于友。有子将孝悌作为立德修身之本,为个人的德性成长指明了方向,同时也选择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这...
历史文化源流丨万物得其本者生 百事得其道者成
有子认为,孝悌是仁道的根本,是塑造道德人格的起点。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为人处世之道也就有了。为人处世需要务本循道,治国理政更是如此。孟子言:“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荀子言:“道者,古今之正权也;离道而内自择,则不知祸福之所托。”这些都是强调,唯有顺应道来为政治国,才能实现...
仁政思想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是我国古代国家治理学说的集大成者...
孟子说:“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www.e993.com)2024年11月20日。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这种“不忍人之心”是源自人的天性中对遭受痛苦者的恻隐之心,亦为人之本心。孟子举例说:“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
孔子五十岁的心思到底是什么?
人情世故说的就是既要看到人的天性善良一面,也要看到人的心性贪婪自私一面,凡事才不会忐忑不安。知天命,为本;尽人事,为末。《礼记·大学》有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论语·学而》亦有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知天命,尽人事”,本末合一就是...
哲学研究|张恒:“本”“体”变奏——理学思维转型及其哲学史意义
董仲舒提出:“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天生之以孝悌,地养之以衣食,人成之以礼乐,三者相为手足,合以成体,不可一无也。”(《春秋繁露·立元神》)这一观点既可依字面称为天、地、人“三本论”,也可进一步归纳为“二本论”:一为“天”(天、地之统称)亦即自然之天,一为“人”亦即...
巫蛊之祸是错误,为何没人给刘据平反,宣帝甚至给爷爷上恶谥戾?
那么“戾”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不妨看看《说文解字》的解释:“戾,曲也,从犬出户下。戾者,身曲戾也。”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动物为了通过一种特殊情境,不得不改变自己本来的体态。如果门户洞开,它就不必如此。可见“戾”最初的本意就是弯曲。《吕氏春秋》也有“饮必小咽,端直无戾”的说法。《淮南子》的“戾”...
孝悌: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底色
《论语·学而》云:“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仁乃儒家学说思想核心,而孝悌为其本,是中国文化之起点与基石。“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爱亲之心与生俱来、深入骨血、如影随形,孝悌之道取法于天地,普适于寰宇。“仁者爱人”,以爱其父母兄弟姐妹起始,延伸至亲朋好友、邻里乡亲、自然万物,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