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实质回声增粗、弥漫性改变是什么信号?一文读懂超声报告
5.肝强化灶肝内强回声可能是患有肝血管瘤,也可能是肝实质细胞在炎症愈合后留下的瘢痕。也有部分患者是先天发育异常造成的,或者是激素刺激影响导致的。6.肝实质回声增强、增粗说明有肝脏细胞受损、变性的情况,需要结合肝功能检查、肝纤四项检查和临床表现来判断具体情况。制图:小益7.肝内部光点分布欠均匀...
“愈见例量”|注射用左亚叶酸/5-FU同时输注方案助力结直肠癌肝...
直肠MT肝MET病例,肝脏部分切除及肝肿瘤射频消融术后改变,与前片(2022年10月17日)相比肝内病灶基本坏死;肝囊肿;左肾复杂囊肿。图6上腹部平扫+增强+弥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2022年12月21日)直肠MT术后,盆腔未见复发或转移灶:前列腺左侧外周带异常信号,炎性灶可能;骶管囊肿。图7盆腔...
指南共识 | 卫健委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4年版)
肝内转移灶多表现为肝内肿块周边或肝内其他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实性结节,数目不定,直径多<3cm,周边可见声晕。门静脉、肝静脉及胆管癌栓表现为管腔内低回声。癌栓完全充满门静脉管腔时周边可出现细小侧支循环形成,呈“蜂窝样”改变。肝静脉癌栓可以延续至下腔静脉甚至右心房。肝癌直接侵犯周邻脏器如胆囊、右肾...
FNH(肝局灶性结节增生)
典型的原发性肝癌增强扫描表现为“快进快出”,即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强化程度降低,平衡期及延迟期病灶基本无强化,强化方式不同于肝FNH,肝FNH在平衡期为轻度强化,病灶密度及信号略高于正常肝实质的密度和信号。原发性肝癌有的可有包膜,肿瘤常常侵入门脉系统形成门脉癌栓,在晚期病例几乎均有门静脉的癌栓。
是肝结核还是肝转移癌——临床诊断中常见的误诊!
a:肝实质呈坏死性肉芽肿炎,伴嗜酸性脓肿形成;b:抗酸染色阳性(红色箭头所指)诊断及治疗经过:结合各项辅助检查及病理结果,患者诊断为肝结核,给予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及乙胺丁醇方案进行抗结核治疗。治疗1年后复查腹部B超提示肝脏周围腹膜结节、腹腔及腹膜淋巴结肿大消失,肝脏未见异常。
肝脏边缘不光滑,不全是“肝硬化”,这个细节不能忽略
肝脏增大,当肝细胞内糖原积聚到一定量时,肝密度增高,明显高于脾(www.e993.com)2024年11月6日。增强扫描无明显改变。弥漫脂肪浸润时,可部分或完全抵消糖原对肝密度的影响,肝脏的CT值高低取决于糖原和脂肪的相对含量,可表现为肝实质密度的升高、正常或降低。GSD的影像学表现:(1)肝脏显著增大;...
15岁少女眼睛见黄棕色环K-F环、动作笨拙、精神异常,原来是这种...
典型MRI表现为基底节、丘脑、脑干、小脑等部位对称性长T1长T2信号,无明显占位及水肿效应,多伴有脑萎缩,增强后无强化。这是因为铜在脑血管周围异常沉积,引起局部缺血,脑组织水肿,导致神经细胞变性、神经纤维脱髓鞘,胶质细胞增生,并出现坏死、囊变。部分病灶在T2WI上表现为苍白球对称性低信号,其机制可能是由于铜在脑组...
罕见病例|肝移植治疗难治性肝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
肝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HIMT)是一种少见的间叶组织起源的交界性实体肿瘤,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不典型,很容易误诊,大多数经保守治疗或手术局部切除后治愈,预后较好,少数有复发倾向和恶变潜能。本文主要介绍1例难治性HIMT,病灶肝内多发并累及肝门部胆管引发胆管狭窄,患者反复出现梗阻性...
这些肝血管瘤病变表现你都认识吗?
可能与出血及瘤内血栓所致囊变有关,囊性区域可以为单个或多个囊腔,部分内含有液-液平面,增强后可表现为周边强化。▲囊性血管瘤,病灶呈囊性,增强后未见强化。▲肝血管瘤继发肝实质异常8血管瘤合并动脉门脉瘘常见于早期快速强化的血管瘤(主要为毛细血管性血管瘤),发生率约26%。小血管瘤(<2cm)周围一...
肝脏边缘不光滑,不全是「肝硬化」,这个细节不能忽略!
肝脏增大,当肝细胞内糖原积聚到一定量时,肝密度增高,明显高于脾。增强扫描无明显改变。弥漫脂肪浸润时,可部分或完全抵消糖原对肝密度的影响,肝脏的CT值高低取决于糖原和脂肪的相对含量,可表现为肝实质密度的升高、正常或降低。GSD的影像学表现:(1)肝脏显著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