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千里,王佐之才”的王允——东汉最后一个忠臣
郭林宗是和许劭齐名的东汉名士,经他们品评的人物往往能获得很高的声望。有一次郭泰见到年轻时候的王允,感到非常惊奇,称赞“王生一日千里,王佐才也”,并且和王允成为忘年之交。刚直不阿,名扬天下19岁那年,王允被推举为郡吏。任职不久,便遇上一件极其复杂棘手的事情:山西晋阳地区有一名叫赵津的小黄门,依仗自己的主...
曹魏有7任“凉州刺史”:大多默默无闻,有一位是诸葛亮好友!
王浑是曹魏凉州刺史,王雄之子,王乂(字叔元)之兄,王戎之父。七、李憙李憙(生卒年不详),字季和。上党郡铜鞮县(今山西省沁县)人。东汉大鸿胪李牷之子,三国曹魏及西晋时期大臣。司马师掌权时,李憙曾任大将军从事中郎、司马、右长史。其后任御史中丞。后来,李憙历任凉州刺史、冀州刺史、司隶校尉等重要官职,颇...
凉州羌乱本可迅速平定,但因东汉的腐败导致失控
凉州新上任的刺史是左昌,左昌得知羌人叛乱,想到的第一件事情竟然是私吞军饷,一口气侵吞了几千万钱,而当时征募来平叛的军队恰巧以羌人军队为主,羌人不满左昌私吞军饷,于是临阵倒戈。这还不是最大的问题,更大的问题是新安县令边章和凉州从事韩遂也加入了叛军,原本叛军只是小势力,而汉朝正规官员的加入让凉州叛军声势...
原创几分钟看懂三国历史,从起源到灭亡,都理清了
为了快速平定叛乱,汉灵帝接受太常刘焉的建议,将部分刺史改为州牧,让其拥有地方军政大权,以便加强实力进剿起义军。汉灵帝下放权力的政策,导致地方军拥兵自重,形成割据势力,朝廷无力约束。群雄并起,逐鹿中原,东汉朝廷名存实亡,为三国拉开了序幕。宦官与外戚争权,引董卓进京189年,汉灵帝去世,年仅14岁的皇子辩继...
凉州羌乱:凉州起事的羌族,为何会成为东汉灭亡的导火索?
薛海波,试论东汉中后期羌乱中的凉州武将群体,2008年面对声势浩大的凉州叛军,当时凉州政府也是无可奈何,盖勋等将领都被敌军给打败,凉州政府只能眼睁睁看着凉州即将被沦陷。在此情况下,凉州那边就发出急报,想要朝廷救援去平叛,与此同时,叛军并没有停下脚步,他们还有更大的野心,那就是进攻长安,夺取皇室政权。
一部河陇地域文学编年史
凡是史籍明确记载籍贯属于东汉凉州刺史部所辖十郡(北地、安定、汉阳、陇西、武都、金城、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和两属国(张掖属国、张掖居延属国)的地域范围之内者,不论其是留守本土还是流寓他乡,一概收录(www.e993.com)2024年11月10日。因仕宦或避难等原因流寓河陇地区的外籍作家,其旅陇期间的行迹及相关作品也在本《系年》系录范围之内。
【溯源甘肃】叱咤东汉王朝的凉州军事集团
董卓和皇甫嵩是影响东汉末期政局的凉州军事集团两大人物。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今岷县岷阳镇)人,其父董君雅曾任颍川尉,卓“少好侠,尝游羌中,尽与诸豪帅相结”。汉桓帝末,在张奂手下为军司马的董卓参与击破汉阳叛羌,后任并州刺史、河东太守。皇甫嵩(?-193年),字义真,皇甫规侄,灵帝时为议郎,迁北地太守。
凉州,一个被忽略的文化高地
西晋末年,战乱纷争,东晋政府只能南下偏安一隅,被西晋封为凉州刺史的张轨及其后来者自封为王,在从公元320~421的一百年里,先后建立了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主要活动在河西走廊和青海河湟谷地等处,这五个地方割据政权中,除了西凉外,其他四个政权,都曾把凉州定为都城。
【溯源甘肃】汉末至三国时期的凉州
戊己校尉隶属凉州刺史部,而护羌校尉多由凉州刺史兼任。平定凉州叛乱曹魏治理凉州经过了一个曲折的过程,那时,河西地区发生过三次大的叛乱,最终都被平定。一是张进叛乱。曹丕设置凉州前后,占据河西的军阀主要有武威颜俊、张掖和鸾、张进,酒泉黄华,此外还有西平(青海西宁)的麹演。他们看到曹魏用主要精力对付蜀汉,无暇...
摧毁东汉帝国的四次叛乱:羌乱背后的凉州豪强黑手
一、羌乱前世—凉州豪杰与东汉统一的完成学界普遍认为成真正规模的羌乱从汉安帝在位的107年开始,或者从汉章帝时期开始,如果从凉州豪杰借羌族势力与中央博弈的角度出发,甚至可以说在东汉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就遇到过严重的“羌乱”,刘秀竭天下之力,举国动员,三次亲征耗费近五年的长期战争才勉强平定了隗嚣集团,而东汉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