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看不见紫外线,但其他动物却可以,这反而证明人类是天选之子
该波谱通常按波长减小、能量和频率增加的顺序分为七个区域,分别是: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IR)、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紫外线(UV)光位于可见光和X射线之间的电磁波谱范围内,波长约为380纳米(1.5×105英寸)至10纳米(4×107英寸)。紫外线通常分为三个子波段:UVA,即近紫外线(315–400...
遥望至深——用可见光/红外线/射电研究远方星系
特别是到了2022年,ALMA的DDT提案有3个被采纳,JWST从新捕获的超远距离星系候选体中检测到了5σ的远红外发射线,将其锁定在z=4.61的[CII]158μm或z=16.01的[OIII]52μm[28],并捕捉到了z=8.5的高电子密度,电离光子逃逸的情况[29],这些及时的ALMA追踪观测结果起到了关键作用。研究生时代费尽心思的观...
为了看清宇宙,希望建设更多“天眼”
根据波长,可以把电磁辐射分为射电、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全波段时代就意味着,我们对于天体的研究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可见光波段,而是拓展到从射电到伽马射线的全波段。其次,电磁辐射是怎样产生的?辐射产生的物理原因多种多样,比如宇宙有磁场,当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偏转时就会发生同步扩散,进而产生电...
从伽马射线到无线电波,天文学家如何“听见”宇宙?
天文学家利用伽马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以及无线电波等波段,构建了一个多频谱的宇宙听觉系统。接下来,我们将从这些不同的波段入手,详细解析天文学家如何通过这些电磁波段“听见”宇宙。伽马射线:宇宙中最强烈的爆炸伽马射线是宇宙中能量最高的辐射形式,它们通常与宇宙中最剧烈的事件相关,如超...
探索| 电磁波的定义、特性、影响及应用
一、电磁波的频率电磁波是一种由电场和磁场相互交替变化而产生的波动,其频率范围极为广泛。按照频率从低到高排列,电磁波可以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等。每种频率的电磁波都有其独特的物理特性和应用场景,如无线电波用于通信,可见光则是我们感知世界的主要方式。
让夜间战场变得“透明”,夜视眼镜对战士有多重要?
他们根据傅里叶变换计算并设计了一种“非线性上转换增强元表面”,厚度200nm,宽500nm间距379nm,当目标频率的短波红外光进入这种元表面后,会经过“非线性上转换过程”,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低能量不可见的光子(红外线)向上转换成一个或多个高能光子(可见光)(www.e993.com)2024年11月7日。
国际领先的中国行星际闪烁监测望远镜,对深空载人探测意味着什么
行星际闪烁是在电磁波的射电波段观测的,所观测的“星光”通常来自遥远、明亮而稳定的类星体。人们平时看到的光,以及看不到的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微波、手机信号等都是电磁波,区别只在于波长/频率不同。可见光的波段是380-800纳米,而观测行星际闪烁的射电波段波长则在米级。虽然行星际闪烁监测望远镜叫作“...
监测行星际闪烁有何实用价值
为何监测望远镜要建3个站点行星际闪烁是在电磁波的射电波段观测的,所观测的“星光”通常来自遥远、明亮而稳定的类星体。人们平时看到的光,以及看不到的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微波、手机信号等都是电磁波,区别只在于波长/频率不同。可见光的波段是380-800纳米,而观测行星际闪烁的射电波段波长则在米级。
和田玉的吸收光谱及其特征与吸收峰的意义
回答:和田玉的红外可见特征吸收峰主要有三个,分别是3450cm-1,3760cm-1和4530cm-1。这些吸收峰能够帮助我们确定和田玉的成分和结构,比如是不是含有水分或其他化学成分。疑惑三:和田玉红外可见特征吸收峰的意义是什么?回答:和田玉红外可见特征吸收峰的存在可帮助我们判断和田玉的纯度和真伪。特定的吸收峰可指...
Wi-Fi有辐射吗?睡觉不关Wi-Fi对健康会有危害吗?
辐射指能量以波或粒子的形式从其源发散到空间。以波形式存在的辐射是一种电磁波,按照频率由低到高,可分为以下几类:静电、极低频、中频、射频、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伽玛射线。电磁波的频率越高,其携带的能量越大。X射线和伽玛射线可以使物质发生电离,称为电离辐射。其他为非电离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