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高热伴全身皮疹,可能是这个病!
经相关辅助检查发现,更大概率是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川崎病(KawasakidiseaseKD),又称为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急性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变化的疾病,主要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的,全年均可发病,男女发病比例为1.7∶1,东亚地区显著高发,发病率呈不断增高趋势。KD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口腔黏膜改变、...
病死率、致残率高的结核性脑膜炎,为何捉摸不定?总是误诊?
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非化脓性炎症,在我国,结脑比较常见,病死率和致残率比较高,发病特点是儿童高于成年人,农村高于城市,北方高于南方,我国结脑患者中半数有结核病接触史。02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临床表现多样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很难对其进行准确判断。01结核性脑膜炎起...
腋下突然摸到“肉疙瘩”,不痛不痒,当心是……
三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约为38℃,全身乏力,中腹部阵发性闷胀等,遂至社区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计数:5.76×109/L,嗜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71×109/L,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数:29.6%,淋巴细胞百分数:61.0%,红细胞:2.84×1012/L,血红蛋白:82g/L,血小板计数:34×109/L;为进一步诊治就诊我院,此次门诊拟...
孩子感冒发烧,血常规能看出什么?
而如果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比例升高显著,甚至出现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下降(<1.5*109/L),则倾向于病毒性感染。这是因为大部分细菌感染时,会刺激机体产生大量的中性粒细胞来对抗和吞噬细菌及其产物。而病毒感染下,机体出动淋巴细胞来抑制病毒的复制,起到主要的防卫作用。而单核细胞计数无论是细菌或者病毒感染...
3小时内粒淋比例发生明显倒置,究竟是何原因?
白细胞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LR)会在创伤性脑外伤出现后明显升高,而脑损伤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炎症反应的促血栓形成,包括血小板的激活及血小板数量和功能的改变[3]。且动态监测NLR的变化对于脑出血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4]。
儿童接种疫苗的常见问题_疫苗_首都之窗_北京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如果孩子患有严重的感染性疾病或反复呼吸道感染、反复的鹅口疮、肛周脓肿、反复的化脓性中耳炎、皮肤真菌感染、卡介苗感染,体重不增或消瘦,进行性发育迟缓,血常规中性粒细胞或淋巴细胞减少等疾病,或者怀疑有免疫缺陷病家族史的,需要警惕,有存在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的可能性(www.e993.com)2024年11月11日。建议进行免疫功能评估后,遵循免疫专业医生...
河北高考生机会来啦:定向培养士官最新政策来了!能上哪些院校?
第十七条淋病,梅毒,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以及其他性传播疾病,不合格。第二章内科第十八条血压在下列范围,合格。(一)收缩压≥90mmHg,<140mmHg;(二)舒张压≥60mmHg,<90mmHg。第十九条心率在下列范围,合格。
鉴别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只需这3步!
血常规是临床初步鉴别感染类型的最常用指标,主要查看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常认为“白细胞总数升高或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表明细菌感染,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淋巴细胞增加表明病毒感染”,但并不一定如此。1.白细胞升高合并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1)感染因素:①中性粒细胞增多常伴随白细胞总数增多,常提示急性细菌性感染...
多发性骨髓瘤的CAR-T治疗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样高炎症反应目前认为是CART细胞治疗后的常见毒性,最常见于CD22CART细胞,但也见于BCMA和CD19CART细胞;但基于标准临床参数的HLH诊断标准与CRS有很大重叠。最近IEC-HS和专家制定的管理准则制定了一个更歧视性的标准,以便能够得到统一的承认和适当的干...
全血细胞减少,与服用甲巯咪唑有关吗?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由于甲状腺腺体功能亢进引起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增多的疾病,常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可出现白细胞减少或粒细胞减少等副作用,本案例患者疾患甲亢,规律服用甲巯咪唑,定期复查血常规,然而显示三系进行性下降,患者无明显不适,是因为服用药物引起的还是另有隐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