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蜱虫叮咬”别硬拔!江苏已出现多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患者
察觉不对后的家属将王女士带到当地医院检查,又转院至江苏省人民医院,最终找到了根源,原来王女士是感染了“新型布尼亚病毒”。“她(王女士)的血常规里白细胞、血小板呈现一个进行性下降的情况。”王女士的主治医师、江西省人民医院感染病科副主任医师金柯介绍,王女士不仅发热、出血、呕吐,还继发了炎症因子风暴,经过医...
警惕蜱虫!容易被忽略的传染病杀手
张立新介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临床会出现发热、出血及多脏器功能损害,病死率高,重症患者病死率高达10%-40%。此病的病原体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是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疾病通过蜱虫叮咬进行传播,蜱虫也叫壁虱,俗称狗鳖、牛虱、草蜱虫、狗豆子。张立新介绍,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38℃...
母子双双确诊,1人去世!感染元凶又是它
新型布尼亚病毒又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也叫“蜱咬热”“蜱虫病”,每年4月至10月多发,以青壮年居多,是2009年由我国学者首次从蜱虫体内发现并报道的一种新型RNA病毒,可导致以发热、血小板减少及多器官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新型布尼亚病毒的来源和带菌者仍然未知,但蜱虫被认为是最常见的...
2.5亿人面临感染风险,城市也有夺命“小黑虫”?
引起发热伴的新型布尼亚病毒主要携带自一种被称作“长角血蜱”的蜱虫种类,自2009年被发现后的十多年里,这一病毒陆续在河南、安徽、辽宁、江苏等地扩散开来。2023年6月,北京疾控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中国发热伴发病人数已达18902例,整体病死率达5.11%,患者多为在田地、山坡、树林、草地等处从事农业生产的农...
最近!这种病毒正流行……
奥罗普切热是由奥罗普切病毒(Oropouchevirus,OROV)引起的一种病毒病,主要由媒介吸血昆虫如蚊、蠓等叮咬传播,该病毒基因组由三节段单链负义RNA构成,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约80-110nm,属于泛布尼亚病毒科(Peribunyaviridae)正布尼亚病毒属(Orthobunyavirus)。
西安接诊1例 !高烧40℃ ……警惕,有人因此丧命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由布尼亚病毒感染引起,通常以不明原因发热为首发症状,伴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www.e993.com)2024年11月8日。引起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蜱虫叮咬传播,俗称蜱虫病。其起病较急,根据病情大致分为4个时期,即潜伏期(大致1周)、发热期(发病第1-7天)、多器官功能损伤期(发病第...
不痛不痒却可致命!医生提醒:外出游玩要注意,警惕蜱虫咬伤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一种由布尼亚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于2009年在中国首次发现报道,因其20%的致死率受到重点关注,该病具有非常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特点,具有地域性,发病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感染多在5-10月份。其主要传播媒介就是蜱虫,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血液和血性分泌物导致人与人之间传播。
八旬老人出现高热嗜睡等奇怪病症,疾控中心到家里一检查震惊了...
“蜱虫可以传播多种疾病,我省主要的蜱传疾病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这是一种由新布尼亚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俗称蜱虫病。严重者可出现精神状态改变、出血等,最终可因肝、肾、心脏等多器官功能损伤而死亡。”陈英俊提到。据了解,每年3-10月是蜱虫的活动期,5月和6月密度达到最高,目前,已进入蜱虫病的高发期。最...
首次确认!出现“蜱虫病”人传人病例!
据新华社报道,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19日发布公报说,日本国内首次确认出现“蜱虫病”人际间传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俗称“蜱虫病”,是一种由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该疾病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直接接触患者血液或体液也可能被感染。公报介绍,一名20多岁的男性医生去年4月曾接诊一名90多岁的发热伴血小...
持续高热3天不退 真凶竟是野外采摘感染“蜱虫病”
在与科主任杨朝汇报商议后,黎志财立即上报医院公共卫生处,送患者血样于疾控部门进行相关检测。检测后发现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阳性,最终“真凶”水落石出,为蜱虫叮咬导致的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经过积极的对症治疗,王阿姨所有症状均明显好转,最终康复出院。“随着人们户外活动频繁,蜱虫病逐渐引起关注。”黎志财介绍,蜱虫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