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想改立李恪为太子,长孙无忌坚称不可,10年后害死李恪
或许是李世民向长孙无忌透露易储的想法让长孙无忌注意到了吴王李恪,也或许是李恪在李承乾死后成为李世民在世的年龄最大的一个儿子,是李唐宗室的重要成员,名望很高,得了长孙无忌的重点关注,总之永徽年间,位高权重的长孙无忌一直很忌惮李恪。这种忌惮在永徽三年(652年)让长孙无忌找到了发泄口,这一年,李治的异母姐姐...
李世民想改立李恪为太子,长孙无忌极力反对,结果却害死了李恪
他清楚地知道,如果李世民真的改立李恪为太子,不仅会引发朝野的强烈反对,也可能导致王室内部的分裂。毕竟,李治虽然仁厚,但也是李世民最信任的皇子,他的地位在朝野中根深蒂固。一旦被废,必将引发一场腥风血雨的权力争夺战。而作为李世民的心腹大臣,长孙无忌自然不愿意看到这种局面发生。他深知,只有维护李治的太子地位...
吴王李恪蒙冤自尽,死前大骂长孙无忌当族灭,结果多年后竟应验
所以除了李恪,李世民也没有其他的选择,不过李世民的这个想法却遭到了长孙无忌的强烈反对,毕竟李治是他的亲外甥,李恪做太子显然不符合长孙家族的利益。蒙冤自缢,国舅族灭长孙无忌给李世民的理由是:太子仁厚,真守文良主;储副至重,岂可数易?愿陛下熟思之。
吴王李恪,杨广外孙,太宗爱子,因血统未能继位,被国舅陷害而死
长孙无忌的反对李世民心里应该是有预期的,毕竟长孙无忌和李治有一层血缘关系在,在《新唐书》中记载,李世民问了他一个问题,“你是不是因为吴王不是你的外甥才这么说?”这个问题正问到长孙无忌的心坎上了,但是呢,他又不能反驳皇帝的问题,于是他说“太子仁厚,是一位守成的良主,储君之位非同寻常不可轻动”,他避开...
长孙无忌是唐朝第一功臣,对李治有拥立之功,最后为何含冤而死
长孙无忌是贪心而不贪权,可能是由于小时候被赶出家门所带来的不安全感,希望自己的政治生涯有稳定的落点,但李世民对他的绝对信任把他推向了风口浪尖。而从史料上看,跟房谋杜断之类顶级贤臣比起来,长孙无忌水平略逊,但所以权倾朝野,却不知道如何自处,因此,长孙无忌还是很需要长孙皇后这个好妹妹的。
长孙无忌诬告李恪谋反,李恪临死前诅咒其灭族,6年后结果如何?
在临死前,李恪破口大骂:“长孙无忌玩弄权柄,陷害忠良,祖宗有灵,不久后必然让他灭族!”这是李恪临死前对长孙无忌家族的诅咒,6年后,中书令许敬宗指使他人诬告长孙无忌意图谋反,那么,长孙无忌及其家族的命运又如何呢?长孙无忌与李恪的恩怨长孙无忌为何非要除掉李恪?原因还是储位之争(www.e993.com)2024年11月4日。李世民与长孙皇后所...
长孙无忌的对手就是观王杨雄吧?他的下场很惨也是观王家族报复吧
武则天是害死长孙无忌的主凶,而武则天的母亲就是观王杨雄的侄女。当年,长孙无忌曾经反对李世民改立吴王李恪为太子,后来又是他害死了李恪,而李恪的妻子正是杨雄的侄孙女。这么一看,长孙无忌与观王杨雄家族的仇怨很清晰,武则天除掉长孙无忌似乎就是为了替杨家出头。不过,这么说太简单粗暴了。
《大夏盛景》李愔——热门小说|杨妃|李恪|李世民|长孙无忌|长孙...
只因为李愔是杨妃的儿子,杨妃在后宫中受宠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又生下了李恪和李愔两个皇子,长孙无忌不得不防。下一任帝王必须要有长孙家的血脉!否则,他何苦跟着圣上谋反呢!所以,杨妃越得宠,李恪和李愔的威胁就越大,为了自己的外甥,为了长孙家日后的荣耀,长孙无忌不得不出手!
长孙无忌触犯皇权、公报私仇,在立后上与唐高宗有分歧,终被杀害
长孙无忌之死,实际上犯了封建社会权臣常见的毛病:专权、触犯了皇权。这一点,其实当初被他诬陷杀掉的吴王李恪早就看穿:“吴王恪且死,骂曰:‘长孙无忌窃弄威权,构害良善,宗社有灵,当族灭不久!’”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史上,凡是专权的大臣,除非他废掉皇帝自立,否则都没有好下场,即使他是皇帝的亲舅、甚至一力把...
长孙无忌保举李治当了皇帝,李治为何听任武则天逼死长孙无忌
同时,长孙无忌这时候又有些排斥异己,包括冤枉害死李恪等。这就让李治看出长孙无忌心狠手辣的一面。李治担心自己受到威胁,所以就顺水推舟打击长孙无忌。三、李治急于摆脱老人政治。李治当了皇帝后,朝中都是李世民留下的旧臣。武则天反对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是挟私报复。李治也急于摆脱这些指手画脚的老人。在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