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忌诬告李恪谋反,李恪临死前诅咒其灭族,6年后结果如何?
这下可戳碰到了长孙无忌的逆鳞,当初长孙无忌坚持请立李治为太子,原因就是李治性格有些“懦”,便于掌控,若是换成李恪,他的努力就都白费了。所以,当李世民问他“吴王恪英果类我,我欲立之,何如?”时,长孙无忌心里是一百个不乐意,即便当着李世民的面,他也坚持反对,认为不可立李恪为太子。最终李世民放弃...
李世民想改立李恪为太子,长孙无忌坚称不可,10年后害死李恪
或许是李世民向长孙无忌透露易储的想法让长孙无忌注意到了吴王李恪,也或许是李恪在李承乾死后成为李世民在世的年龄最大的一个儿子,是李唐宗室的重要成员,名望很高,得了长孙无忌的重点关注,总之永徽年间,位高权重的长孙无忌一直很忌惮李恪。这种忌惮在永徽三年(652年)让长孙无忌找到了发泄口,这一年,李治的异...
李世民想改立李恪为太子,长孙无忌极力反对,结果却害死了李恪
长孙无忌的话语中透露出一股坚定的决心。他清楚地知道,如果李世民真的改立李恪为太子,不仅会引发朝野的强烈反对,也可能导致王室内部的分裂。毕竟,李治虽然仁厚,但也是李世民最信任的皇子,他的地位在朝野中根深蒂固。一旦被废,必将引发一场腥风血雨的权力争夺战。而作为李世民的心腹大臣,长孙无忌自然不愿意看到这种...
谁逼死凌烟阁功臣之首长孙无忌 从贞观名臣到客死他乡 原因是什么
自古以来外戚掌权就极为敏感,长孙无忌以外戚身份独揽大权,感觉最不舒服的其实就是唐高宗李治,李治继位之初,经验不足,凡事依靠长孙无忌决断,时间一长,长孙无忌决策的意见,即使李治有不同意见,也无法更改,相权与君权产生的冲突。长孙无忌借房遗爱谋反一案,陷害吴王李恪谋反,逼死了李恪,唐高宗哭着为李恪求情,但不被...
长孙无忌灭族的真相,比你想的要复杂
可在长孙无忌看来,李恪依然是皇位的潜在对手,一定要不遗余力地消灭。长孙无忌对于李治的皇位是相当看重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相当于是他自己的“事业”。但凡有人威胁到李治的皇位,他就会不择手段地清除掉。这既是保护自己外甥,也是在保护自己的“事业”。
千里驹,或边缘人:李千里的传奇人生
长孙无忌是武则天的敌人(www.e993.com)2024年11月10日。武则天扳倒长孙无忌集团后,开始平反长孙氏制造的冤案。本着“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的原则,显庆五年(660年),李恪追封郁林王,得到了有限度的拨乱反正。不过,李千里的命运并没有立即逆转。武则天挑选了河间王李孝恭的孙子李荣为郁林县侯,承嗣李恪一脉。李恪的几个儿子依然困守在南方的苦涩海风...
李恪稀里糊涂被杀,到底是房遗爱诬陷、李治的意思还是长孙无忌?
所以综合这两方面的原因,长孙无忌利用房遗爱造反,诬陷李恪,导致其最终被杀。要说李治在这当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这个是很难讲的,但没有迹象表明背后的操纵者是他。他已经完全掌握了大局,没有必要认为自己的哥哥还是个威胁,否则他随便找个理由就可以了,也没有必要等这么几年。
长孙无忌触犯皇权、公报私仇,在立后上与唐高宗有分歧,终被杀害
长孙无忌之死,实际上犯了封建社会权臣常见的毛病:专权、触犯了皇权。这一点,其实当初被他诬陷杀掉的吴王李恪早就看穿:“吴王恪且死,骂曰:‘长孙无忌窃弄威权,构害良善,宗社有灵,当族灭不久!’”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史上,凡是专权的大臣,除非他废掉皇帝自立,否则都没有好下场,即使他是皇帝的亲舅、甚至一力把...
李承乾、李泰有高洋、杨广之态,再加长孙无忌的私心保证李治登基
至于性格英武、跟李世民几乎一个模子的李恪,由于是隋炀帝之女所生,几乎不存在继承皇位的可能。就算这样,长孙无忌还是不放心,后来找个理由把他给整死。由此可见,任何重大政治事件的背后,都有特定的历史与现实考量;李治能够成为李世民的接班人,是历史教训、权力博弈的综合结果。当然了,在李世民之后,虽然没出现又一个高...
李恪被杀前,预言长孙无忌和全族惨死的结局,句句应验
毕竟,是他的舅舅。李治没有杀死他。李治的心很软。真正想要长孙无忌命的是武则天。长孙无忌没想到全心全意帮助他的外甥会逼他去死。在历史书中,长孙无忌是“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