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代表作《政治发展的经济分析》第三章:关于民主我们知道...
税收基础的弹性越大,权威主义统治者擅自加税的难度就越大,让步(这里指民主)的可能性也越大。因此,贝茨(Tilly,1991,p.25)指出,民主在一个农业社会中产生的可能性要比其在物质资本或人力资本占主导的社会中产生的可能性小——因为土地更易于征税。并且,他声称,如果权威主义统治者对民主的恐惧较小,他们会更愿意坚...
1820-1930年欧洲人为何会移民阿根廷?和政治与经济有什么关系?
19世纪70年代之前,在阿根廷尚处在国内政治动荡、考迪罗主义盛行的时代,许多进步的学者和政治家就认识到了劳动力对加速阿根廷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坚决主张大量引进移民。19世纪著名的学者阿尔贝迪曾大声疾呼“若不引进移民,若不大力发展农业和工业,南美必然落后、贫穷,也许还将为其他强国所征服”,对此,他们著书立说...
在左右互搏中看清巴西|巴西之根_新浪财经_新浪网
当时,无论对一体化主义者(很显然,本书的一部分就是专门为反驳他们而写)还是一些其他政治倾向的人而言,考迪罗主义与不久后“新国家”时期成为现实的法西斯国家主义一脉相承。为了驳斥这种观点,奥兰达对考迪罗主义做了更贴近在地现实的重新解析。他斩钉截铁地指出,1936年,巴西进入了传统社会彻底瓦解最关键的阶段。1937...
为什么拉丁美洲独立后没有向美国一样走上的强国之路
所以,拉丁美洲国家的独立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旧的社会经济基础。由于拉丁美洲国资本主义薄弱,资产阶级十分软弱,独立后各国的政权一般都转移到土生白人的手中,因而仍保留了原有的大土地所有制,也促成了“考迪罗”独裁权力的形独立战争后,考迪罗夺取和把持政权的现象肆虐拉美各国。打开网易新闻查看精彩图片大地产制。...
袁东振:拉美民众主义的悖论——根源与后果
自20世纪初起,拉美民众主义历经100多年而持久不衰,表明其在该地区具有深刻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思想文化基础。在不同历史阶段,拉美民众主义提出了化解国家发展难题的新思路,产生了重大政治经济和社会影响。然而拉美民众主义实践多归于失败,其追求的政策目标大多无果而终,由此也引发人们在民众主义问题上产生激烈争论。
拉丁美洲的现代化模式
“阶段性模式”:在意识形态上先后经历了古典自由主义、实证主义、民众民族主义、发展主义、新自由主义分别占据主流的阶段;在政治上先后经历了考迪罗主义、寡头威权主义、民众威权主义、官僚威权主义和向现代民主转型的阶段;在经济上先后经历了独立后的经济停滞、初期产品出口导向、一般工业消费品的进口替代、耐用消费品的...
从切·格瓦拉到马尔克斯,拉美知识分子是救赎者还是拦路人?
考迪罗主义(拉丁美洲特有的军阀、大地主和教会三位一体的本土化独裁制度)曾大行其道。在上世纪末的民主化浪潮后,拉美“水土不服”的民主制度制造了无数民粹主义领袖,这使得考迪罗主义的幽灵继续在拉美游荡。在经济上,诸多拉美国家也看不出什么经济潜力,许多拉美国家陷入了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这个词仿佛专门为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