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斐评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古诗评注的向上之路(下)
陈寅恪先生曾指出:“中国诗与外国诗不同之点——与历史之关系:中国诗虽短,却包括时间、人事、地理三点。如《唐诗三百首》中有的诗短短二十余字耳,但……外国诗则不然,空洞不着人、地、时,为宗教或自然而作。中国诗既有此三特点,故与历史发生关系。”(唐筼:《元白诗证史第一讲听课笔记片段》,陈美延编:...
白日依山山何在——王之涣《登鹳雀楼》辨正
“白日依山尽”一诗出现在当代读者的视野,是与“王之涣《登鹳雀楼》”的署名联系在一起的。这首诗于咫尺之中,吞吐万里之势,大气磅礴,令无数人为之惊叹、折服。清人章燮欣赏此诗说:“言蒲城之高,四远空旷,游目堪驰。仰而视之,日之所至,所不见者,为高山阻隔,故曰依山尽。”(《唐诗三百首注疏》)施蛰存谈...
白日依山山何在
????“白日依山尽”一诗出现在当代读者的视野,是与“王之涣《登鹳雀楼》”的署名联系在一起的。这首诗于咫尺之中,吞吐万里之势,大气磅礴,令无数人为之惊叹、折服。清人章燮欣赏此诗说:“言蒲城之高,四远空旷,游目堪驰。仰而视之,日之所至,所不见者,为高山阻隔,故曰依山尽。”(《唐诗三百首注疏》)...
大家都知“红日”,那“白日”又是什么,为何说“白日依山尽”?
本来不是日落时分(本未尽),偏写作“依山尽”,就是因为山太高了。清人章燮注疏《唐诗三百首》也说:言蒲城之高,四远空旷,游目堪驰。仰而视之,日之所至,无所不见者,为高山阻隔,故曰“依山尽”中条山在蒲城附近。这里地理位置很高,从城中仰望中条山,太阳照到的地方都能看见,但是太阳被高山阻隔了,挡住的...
读着课本去影院,看着电影念诗词——熟读唐诗三百首,久治长安三万里
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03《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年级下册第8课04《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二年级上册第8课??05《早发白帝城》...
读《唐诗三百首》,你一定要背下这100句千古名句
我们读《唐诗三百首》,一定要背下这100句千古名句(www.e993.com)2024年11月9日。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2.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3.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被《唐诗三百首》“骗”了258年?《登鹳雀楼》的作者不是王之涣
《国秀集》同时收录了王之涣的诗三首,但并无《登鹳雀楼》。宋代诗人范成大的《吴郡志》引用了唐人张著所著的《翰林盛事》,其中写到:“朱佐日,(吴)郡人。两登制科,三为御史。……天后(武则天)尝吟诗曰:‘白日依山尽,黄河北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问是谁作?李娇对曰:‘御史朱佐日诗也。...
《唐诗三百首》五言绝句 (3卷) 选入37篇古诗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杜甫初到夔州时作。刘备的伐吴,关系到蜀国的得失极大,诗的第四句,也可看做是对刘备晚年的微词。此诗也可看做截五律的后半首。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诗三百首》中的50句对偶名句,汉语真的太美了
在《唐诗三百首》中,留下许多对偶的名句,一起来读一读,感受汉语之美吧!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我们被《唐诗三百首》“欺骗”了258年?李定广教授指出软硬伤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些出自《唐诗三百首》当中的诗句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可谓是耳熟能详。截至20世纪末,《唐诗三百首》已有多达上百个版本,除了注疏本外,还有插图本、字帖本、注音本、朗诵本、英译本等,为之笺疏、评注、续选、翻刻者不绝如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