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师高龄入党|丁颖_新浪财经_新浪网
就这样,1956年,有着“中国稻作科学之父”之称的著名农学家丁颖以68岁高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在当时全国高级知识分子中引起了极大反响。从此,师徒二人成为志同道合的革命同志。(12)
【丁颖】“中国稻作之父”:官道、匪道通吃,百姓称之为“谷神”
1963年8月,丁颖(左三)在宁夏引黄灌区考察丁颖根据古籍记载和出土遗踪,从历史学、语言学、古生物学、人类学、植物学以及籼粳稻种的地理分布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地考察研究,令人信服地论证了中国栽培稻比印度更早、中国稻种不可能来自印度,而是源于中国南部地区的野生稻;并得出结论:中国是世界稻种传播中心之一。具体到...
文沁湾区|弘扬科学家精神,走近中国科学院院士丁颖、庞雄飞
今年5月30日正值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主题为“弘扬科学家精神,勇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南方网、粤学习客户端专访广东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主席、《稻田拓荒人丁颖》《昆虫学家庞雄飞》作者汤炎忠,讲述中国科学院院士丁颖、庞雄飞的故事。“中国稻作科学之父”丁颖(1888-1964)...
代表委员说两会|丁颖:创新新媒体融合发展新模式
央广网长沙1月17日消息在今年的长沙市望城区“两会”上,丁颖委员提交了《创新新媒体融合发展新模式打造靖港古镇旅游宣传新品牌》的个人提案,并和文化体育新闻界别委员联名提交了《关于用活新媒体资源助力望城区农文旅发展的建议》的集体提案。2023年,望城区政协文化体育新闻界别委员们组织去到了杭州、温州等...
忆往昔· 泰斗云集①|百年中大·大先生
1924年,丁颖从日本留学归国,进入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任教(中山大学农学院前身)。他一面教书一面试验,从1927年起先后创建了6个稻作试验场。丁颖自费租田雇工,靠卖青苗维持试验,十几年的时间里培育了100多个优良品种。1938年,丁颖成功从水稻杂交的几十个品系中获得最佳品系,用中山大学校名为该品种命名为“...
华农,大美!_澎湃号·政务_澎湃新闻-The Paper
据介绍,作为华农办学115周年系列活动之一,“大美华农·文艺名家进校园”自今年8月启动以来,共收到160余件作品投稿(www.e993.com)2024年12月18日。数十位文艺名家深入学校实地采风,以华农校训、丁颖精神、校史故事、十二院士和风景建筑等为灵感来源,精心创作了上百幅作品,包括书法、水墨画、散文、诗歌等。
这堂藏在华农校园的思政课,边走边上!
本次授课突破教室空间的限制,采取“行走的思政课”的形式,把思政课堂延伸到学校重要历史人物纪念场馆、代表性的文化建筑中,李凤亮带领学生行走在毛主席题字石、5号楼、卢永根先进事迹陈列展、丁颖铜像等校园文化站点间,让学生们真切感受华农悠久的历史文脉、厚重的文化积淀和独有的精神内涵。
江苏“金档”故事|“三河两湖一湿地” 清风明月酒一船
传递中国声音、传达中国智慧和力量。在品牌推广和市场表现上,不断强化洋河和双沟两大品牌的全国布局,通过创新和品质提升,引领新的消费潮流。在行业发展中,发挥国企标杆作用,为整个行业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江苏经济报记者王家佳通讯员丁颖张静(图片来源:宿迁市档案馆、洋河股份)
联合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华南农大与中国农科院启动战略合作
“中国稻作科学之父”丁颖院士既是华农前身华南农学院的首任院长,也是中国农科院的首任院长。华农老校长、丁颖的学生卢永根院士,曾随丁颖在中国农科院进行水稻研究。在源流交汇的历史影响下,双方共同传承了以“丁颖精神”为代表的农业科学家精神,并长期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取得了一批代表性成果,其研究成果登上国际...
持之以恒守初心 行而不辍担使命
丁颖,新疆建科院勘测岩土事业部副经理、副书记。她以高度的职责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在党务工作上兢兢业业,恪尽职守、辛勤工作,出色地完成了院党委交付的各项任务,为勘测岩土事业部党建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党员形象。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丁颖深知自己的言行举止会影响到身边同志的工作热情,在日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