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诺贝尔奖里的“天上事”
特别是从2017年至2020年的4年里,天文学研究成果3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各个领域中的最大赢家。梳理一个多世纪以来诺贝尔物理学奖对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研究成果的奖励,我们就能发现一条人类探索宇宙的脉络。你想了解更多有关于诺贝尔奖里有关于天文学的故事吗?本周日下午14:00,首都图书馆A座报告厅不见不散!
为什么中国的基础研究难获诺贝尔奖?
曾当过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的周忠和认为,真正对基础研究有益的长期稳定支持,不是项目式的稳定,而是给科研人员提供一种“最基本的稳定”,即有一份体面而稳定的薪酬,这应该是由财政兜底的。现在的问题是,财政每年给研究所提供的稳定运行费太低,造成稳定与竞争性经费的比例失衡。庄辞调研后发现...
周忠和院士:百年诺奖历史上,进化研究首次获得诺奖
“在百年诺奖历史上,这是专门研究进化的学者第一次获得诺奖。”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周忠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国内在古DNA领域的高水平研究,始于与斯万特·帕博时任所长的德国马普协会莱比锡演化人类学研究所的合作。”得知斯万特·帕博新晋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国家高层次人才冲击诺贝尔奖计划引争议
昨天接受京华时报记者采访时,周忠和对“冲击诺贝尔奖潜力人才”的提法不大认同,认为“诺贝尔奖不是冲击出来的”。对于遴选“杰出人才”,周忠和希望能淡化“冲击诺贝尔奖”的提法,一者很多学科没有诺贝尔奖,二者做科研不应有急功近利的心态。他觉得,有对获诺贝尔奖的愿望可以理解,但中国基础研究荒废了几十年,...
国家遴选百人冲击诺贝尔奖 专家吁莫急功近利
昨天,这一说法引发网友质疑:诺贝尔奖是可以冲击出来的吗?对此“万人计划”首批杰出人才入选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认为,诺贝尔奖不是冲击出来的,希望社会对基础科学研究不要过于急功近利。计划内容将为科学家设立工作室部分人才可获百万经费昨天,《人民日报》刊发了“‘万人计划’首批名单出炉记”一文,介绍一项与...
中科院院士周忠和:关注诺奖更需反思,要重视基础科学研究
像瑞典皇家科学院设立的克拉福德奖,就是为了弥补诺贝尔奖的范围缺陷(www.e993.com)2024年11月20日。反思1:基础研究需重视新京报:截至目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公民仅有屠呦呦一人,你觉得一个国家获诺贝尔奖的多少,能否反映其基础科学水平?周忠和:我认为,从长远意义上,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人数,能说明一个国家基础研究的整体实力,...
周忠和:关注诺奖还需重视基础研究
周忠和:我认为从长远意义上,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人数,能说明一个国家基础研究的整体实力,但同时确实存在时间滞后效应。首先,大趋势在统计意义上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存在滞后效应是说,并不是今天重视了,过5年或10年就会得奖。比如日本,近20年得了很多诺贝尔奖,但这显然不仅是20年努力的结果,实际是更长时间教育与科...
中国要怎样发展大科学装置?
国外大装置产生了不少诺奖级的成果,例如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利用散裂中子源强激光装置产出了大量成果,涌现了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计算机的发明者;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产生了1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15位国家科学奖章获得者。在我国,仅以中科院为例,目前已建成并投入运行、正在建设和即将建设的大科学装置共有20余...
恢复高考后中国大陆高校培养的24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4.周忠和:1965年生于江苏省江都市,198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古生物与地层学专业。1999年获美国堪萨斯大学古鸟类学博士学位。1999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任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2010年8月周忠和就任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2010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中国很快会出现更多诺奖得主吗?|诺贝尔奖|克拉福德奖_新浪新闻
撰文|周忠和(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国家科学评论》副主编)翻译|陈婷责编|陶梦萦(特约)2015年,屠呦呦凭借对抗疟药青蒿素的研发所作出的贡献,成为了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公民。这项荣誉圆了数代中国人的诺奖梦。然而,在兴奋不已的同时,科学界对中国当前科研圈的担忧和批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