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小哥眼中的苏东坡:“他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但是……”
在大多数中国老百姓的心中,苏东坡是一个伟大的英雄式的人物,但是在这位外国小哥眼中,苏东坡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更是一个完整的人。人生的苦难迫使苏轼反复思考作为“人”的意义,最终形成了苏轼出为“臣”,处为“人”,并最终归结到“人”的过程。但是他应对苦难的方式,值得现代人深思——“我不认为苏轼是一...
夜读丨如果此刻 我们都抬头看月亮
月亮就是月亮,它千年万年地在那里,照耀过秦皇汉武,沐浴过李白苏轼,惊艳过莎翁雨果,如今它仍然高悬夜空,陪伴你,照拂你,多情又澄澈,仿佛懂你所有的悲欢。可是,当一个人将心事寄予月亮,它又变成了你私人的月亮,“100个月亮照澈100个人生。”“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是落榜后苦闷沮丧、长夜独醒的张...
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43句描写月亮的唯美诗句:朦胧曼妙
圆满明亮的月亮升上寒冷的夜空,人们都说此刻无论身处四海何方,都能共赏同一轮明月。此句以普照天下的明月象征着人类共享的情感纽带与文化认同,暗示着尽管地域辽阔、人各一方,但面对自然界的共同景致,人们在精神层面上能够超越时空界限,产生共鸣与联结,体现了对人类共通情感与普遍命运的关注。11、此去与师谁共到...
一个人过中秋是什么体验?苏轼:谢邀
一个人过中秋的话,也没啥,看看苏轼鲁迅辛弃疾都孤独,未必心安,至少知道世上这样的也不止自己。毕竟这世上大多数人都孤独着,而且很可能越来越孤独——但依然可以在这一晚,看看同一个月亮呢。大家中秋节要快乐哟——哪怕是一个人,也要快乐哟。
苏轼一首《阳关曲·中秋月》格调凄美,道出了人生萍寄的忧愁
苏轼这首《阳关曲·中秋月》是一首写中秋节人与月共团圆的喜悦及别情的词作。整首词开篇首先描写了中秋节夜景,中秋之夜,云雾散尽,月光如水,透出清寒之感,银河中缀满星星,无声流淌,月亮就如同一个巨大的玉盘,光彩照人。这是何等壮丽、清冷的景象!
诗不可说丨我心如明月,皎洁君不知,从寒山、苏轼到王阳明
以“白玉盘”比喻月亮,大家都知道来自李白《古郎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www.e993.com)2024年12月20日。”而且,苏轼此诗中“起舞者谁欤,莫作三人看”两句,也当然来自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
三潭印月是哪里的景点?跟着苏轼的足迹,探寻西湖最美丽的角落!
而这三潭印月的主角,不可不提的是小瀛洲。说起这个地方,不得不提一个万人敬仰的人物——北宋的大文豪,杭州知府苏轼。他咱们现在看到的那三座塔可是源于他的点子,不过他当初建塔,可不是为了美观,而是为了标记淤泥的深度,保护西湖的水质。这塔后来倒成了观赏月亮的最佳装置,真是意料之外的收获啊。
月影思绪: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的诗意
苏轼在《水调歌头》中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样简洁的句子表达了自己对月亮的追问和对人生的思索。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夜晚,作者仰望着皎洁的明月,不禁产生了对月亮存在的疑问。这种追问并不仅仅是对物理现象的质疑,更是对人生的思考。明月虽然常在,但它背后隐藏着多少无法解答的谜团。苏轼用“把酒问青天”的形...
苏轼的五次赤壁之游,以及前后《赤壁赋》的主旨
前赋背景紧扣月亮来写,实际上正可作一篇《月赋》看,措辞和命意多有借鉴谢赋之处。譬如“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两句,便自谢赋的“白露暧空,素月流天”化出。谢赋中,陈王曹植望月有怀,背诵《诗经》中的咏月名作,其中的“殷勤陈篇”,即《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三句,引起后文思念...
苏轼一生最智慧的20首诗词,不读懂不足以谈人生
想成为苏轼这样的人,不乱于心,不困于情,把别人眼中的苟且,活成自己的潇洒人生。01遗憾,是常态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