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科一号”卫星首席科学家张可可:“澳科一号”成为澳门硬核科技...
澳门科技大学协理副校长、澳门空间技术与应用研究院院长、“澳科一号”卫星首席科学家张可可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一国两制”赋予澳门广阔的发展平台,“澳科一号”卫星所取得的成绩正是发挥“一国两制”优势、合力实现科技突破的成功典范。图为“澳科一号”卫星在轨示意图。(受访者提供)探测地球磁场,...
擦亮“苏颂”名片 传承科创精神
擦亮“苏颂”名片传承科创精神媒体滚动12.1102:09关注本报记者符晓波厦门是我国东南沿海著名的港口及旅游城市,但鲜有人知,这里在1000多年前曾诞生过创造世界科技奇迹的伟大科学家——苏颂。12月10日,第十三届厦门苏颂文化节在厦门市同安区开幕,邀请全国各地专家学者、海内外苏氏贤达以及公众齐聚苏颂故里,开展学...
「院士专家面对面」谢晓亮:当今是中国科学家最幸运的时代
12月6日至8日,2024腾冲科学家论坛在“极边之城”腾冲举行。本届论坛期间,云南网记者专访了2024腾冲科学大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医学院、艺术与科学学院三院外籍院士谢晓亮。“我们适逢盛世,当今是中国科学家最幸运的时代,也是国家最需要科学家作贡献的时代。”人物名片谢晓亮,被誉为单...
上海交大又研制了一台中子谱仪“洛书”,中子科学成一张闪亮名片
随着“河图”与“洛书”两台中子谱仪的成功建设和启用,中子科学正逐渐成为上海交大的一张闪亮名片。中子谱仪的建造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围绕先进中子测试的关键技术,通过中子谱仪的高效利用,科学家们将继续展开全面攻关,孵化原始创新、高水平成果,打破学科壁垒,推动中子技术在各领域的发展与应用,为解决国家工程...
5位院士点赞“科学家故事汇” 共同助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院士名片:张弥曼:1936年4月17日出生于江苏南京,古脊椎动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53年张弥曼考入北京地质学院;1960年从前苏联莫斯科大学地质系毕业后回国,进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从事古生物研究;1983年出任中国科学...
市海洋与渔业局:东山亲营紫菜,来自深海的“神仙菜”
随后,以曾呈奎为主的中国科学家全面揭示了紫菜的生活史,并取得了紫菜全人工繁殖的成功,使我国紫菜养殖业进入了大规模批量生产阶段,填补了国际上的一项空白,曾呈奎因此成为中国海藻之父、紫菜之父(www.e993.com)2024年12月20日。曾呈奎曾到漳州的紫菜养殖区开展紫菜攻关研究,这也为漳州紫菜养殖奠定了坚实基础。
北京亦庄医药健康产业又添新名片
以亦庄生物医药园为例,园区目前已搭建生物医药检测技术服务平台、生物医药工艺开发服务平台等5大平台,可助力实现“科学家带着一个构思来到园区,就能从实验室探索阶段一直做到临床二期”的服务支撑。《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推进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药械智造新地标。构建“概念验证平台—技术服务平台—打样中心—中试基地...
既是科学家又是企业家,浙江要打造这样一支人才队伍
4月22日,新昌县委书记黄旭荣在浙江日报发表了一篇署名文章,题为《大力培育科技领军企业家努力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其中提到,近年来,新昌大力培育科技领军企业家,持续擦亮“小县大科技”金名片,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占规上企业比重绍兴市第一,上市企业总数和总市值全省县级市第一。
“澳门科学一号”卫星项目首席科学家张可可——“澳门拥有硬核高...
最近,全球4位地球磁场研究领域的顶级科学家,包括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大卫·格宾斯(DavidGubbins)教授、欧洲航天局Swarm星座首席科学家尼尔斯·奥尔森(NilsOlsen)教授,致信澳门特区政府和国家航天局指出:“卫星时代之前,地球磁场的测量范围非常有限,直到1980年,美国宇航局的专用矢量磁卫星MAGSAT开启了卫星时代。此后...
用科学家故事传递网络正能量 | 封面专访
人物名片:杨明洁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拉索望远镜SiPM相机系统负责人跨越高原的工作生活,对杨明洁来说并不轻松,站点最冷的时候能达到零下33℃,而大家的许多工作都要在户外进行。位于四川稻城4410米海拔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是我国自主设计并建成的世界上灵敏度最高的伽马射线探测装置。杨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