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隐藏在《道德经》中的“秘密”,答案就在这12个字
幸福、痛苦,开心、难过,富裕、贫穷……这些都是概念,当你能跳出这些概念的时候,就不会被它们束缚。所以,在《道德经》一开始,老子大喝一声,他就是为了告诉尹喜,你应该如何契入道,而不是纠缠于名相和概念。《道德经》就是这样单刀直入,直接让你契入道。在这个宇宙中,有一种无法表述的存在,你不可能从文字...
一读就懂的《道德经》
《道德经》所说的“圆满将覆”指的是人的心态,而并非指事业,很多人误解了“物极必反”的思想,认为凡事差不多就行了,何必非要追求圆满呢?于是,凡事都“差不多”的人生信条就成了偷懒者的护身符,《道德经》也随之成了消极避世的代名词。现在,我们将这一章深入解读一下。一、持而盈之,不如其已不要奢...
道家智慧,静心不是一种方法,而是一种心态
修道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清静无为”、“天人合一”的境界,然后才能达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无为不是不作为、无所作为,而是要尽量减少个人私欲对大自然和社会造成的损害。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儒家认为修道就是要摆脱人对自...
道家修道,为什么要戒“余食赘行”?《道德经》两句话的理解
所以,道家正是汲取了《道德经》的这种思想,一直在告诫修道者要处理好“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心病,懂得多反省,更要知错而能改,但从道家的法则上来说,这些都是心理行为,而且是一种“余食赘行”的思想。一个人原本吃得很饱了,还要勉强他再继续吃下去,那就是“余食”,一个人想要放屁,却一定得脱下...
道德经解读七夕特别版:老子“三宝”里的爱经
前三句译文相对清晰,关于“大”,我在对《道德经》第二十五章的解读里有详细的解释。像几天前那样拿着第一章“道可道”去折磨大家我也过意不去,因为今天要过七夕,简单翻译,就是“大”的意思。“道”太大,所以无法描述,这个就是“道可道非常道”。
度学李云飞│《道德经》智慧:修道康寿
老子因修道而得道,他的《道德经》至今在世界传颂,千百年来令无数人受益,他虽死犹生(www.e993.com)2024年11月28日。他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长寿。他可以称得上是今后、后人、新新人提升生命价值亮度的导师。打开网易新闻查看精彩图片本文选自《老子与度:〈道德经〉度学解析》(北京出版社出版)。转载请注明来源。作者李云飞系度学...
白话解读《道德经》三--修身为本
《道德经》白话解读之三“修身为本”的千古奥秘王效强儒家经典《大学》中“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句耳熟能详的话是说:无论是天子,还是普通百姓,都无一例外的必须以修身(修养自己的品德)作为人生的根本,依次规划的人生路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影响了中国几千...
李亮德《道德经》的修道思想和方法被总结成了三句话!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这也说明,《道德经》的修道方法不是单一的几个步骤,它实际是与生活中的时时事事相关。行为越正、德性越高,专气致柔的层次就越深。虽说是“入道初门”,但此层次实是至浅至深,正如《道德经》所说:“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其中既有静坐专修,也有动静不拘的...
以“道”解“道”,山顶洞人颠覆性解读《道德经》之第24章
学佛修道得动真格的,首先要明理,这明理可不是容易的事,我们现在学习《道德经》,就是为了明理,但如果又被某些人带到沟里,冤不冤啊!当然,这也是因缘,没办法的事。所以,我解完这个《道德经》后,很可能会隐居起来,免得被唾沫淹死或者被砖头砸死。我可怕死,因为我还有欲望。
《道德经》里,藏着中年人最好的修行
史学泰斗钱穆九十二岁时,仍旧每年重读一遍,以其修道而养寿也。可以说,5000余字的《道德经》。不仅揭示了人类烦恼的根源,更给予了人们做人做事的终极指导。最著名的例子,可能当属曾国藩。曾国藩,年轻时信奉儒家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处事为人,直来直去,不给人留情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