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井冈山--理论-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窗户前,摆放着一张案桌,上面摆着一个竹筒铁盏青油灯、一个砚台。油灯有一小截小油筒,穿上一根铁丝,搁上灯芯用来照明。油灯十分粗糙,已被熏得乌黑发亮。左边的墙角有一方床架子,床边有两张高背椅。部编版二年级语文课本中,有一篇《八角楼上》的课文,描绘了毛泽东在八角楼工作的情形。当年,毛泽东身在信息闭塞的...
跟着课本游江西!这些课文背后的红色故事让人泪目
课文:《八角楼上》年级:二年级上册地点:吉安市井冈山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在湖南和江西两省交界处的井冈山上,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在井冈山时住在茅坪村八角楼,当年红军给养非常困难,为了节约,毛泽东规定:团、营、连部晚上办公时用一盏灯,可点三根灯芯,办完公要熄掉;连部留...
王先桃:跨越时空的精神呼唤——品读《课文背后的红色故事》
当我们看到红井时,我们会想到曾经学过的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当我们说到井冈山时,我们会想到《八角楼上》和《朱德的扁担》;当我们看到电视剧里那些英勇杀敌、视死如归的场景时,我们的脑海里一定会涌出很多英雄的名字,比如:邱少云、赵一曼、黄继光、董存瑞……这些小学时曾经学过的课文,这些曾经激励过几代人的...
让课文里的红色故事活起来
对于挖井的原因只有一句话:“村子里没有水井,乡亲们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我在《课文背后的红色故事》中以《红井水,清又甜》为题,用了2800字的篇幅,从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毛主席关怀群众喝不上干净水的故事讲起,毛主席亲自和警卫员带头挖了水井,从此沙洲坝群众喝到了...
重温红色经典 传承革命精神——合肥市锦城小学骨干教师示范课
10月31日上午,合肥市锦城小学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公开课,以二年级语文课文《八角楼上》为载体,语文骨干教师陈万红带领学生们穿越时空,重温红色经典,感受革命伟人的崇高精神。在课堂上,陈老师以“学校广播站红色故事宣讲员选拔”为情境导入,充分激发孩子的积极性。为了让孩子更好地理解毛主席的精神品质,陈老师提出“...
第五届小学生课文朗读大会作品征集开始
以语文课文为载体征集线上朗读作品音频带领同学们一同品读课本中的中华传统经典、红色经典和当代经典快来投稿吧!朗读指定篇目一年级升国旗吃水不忘挖井人古朗月行(李白)(小时不识月)赠汪伦(李白)静夜思(李白)二年级八角楼上朱德的扁担...
井冈山巅 光辉熠熠 ——"跟着课本读中国"之江西篇
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阁楼顶部那独特的八角形天窗,屋主人巧妙地将藻井与天窗结合在一起,通过镶嵌明瓦引入天光,增加了室内亮度.它不仅是阁楼采光的主要来源,也是"八角楼"名字的由来.在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八角楼上》中这样描述道:"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毛主席住在茅坪村的八角楼.每当夜幕...
如此的江西风光,“藏在”语文课本里!
《八角楼上》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毛主席住在茅坪村的八角楼。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这是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坐在竹椅上写文章。他右手握着笔,左手轻轻地拨了拨灯芯,灯光更加明亮了。凝视这星星之火,毛主席在沉思,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觉察到。就在这盏清油...
网友发帖寻找他记忆中的文章,可是我真的无能为力
转瞬之间已经一年,虽然将一些多年来作者虚置的课文,都落实了作者,但是,仍有几篇课文,无从下手,空留兴叹。比如《黄山奇石》、《八角楼上》、《小木船》、《大自然的声音》、《雷锋叔叔和我们在一起》等几篇课文,愣是毫无头绪,难以找到谁是这些课文的原创作者。
品读|上学时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有一张可以包书皮的旧挂历
那时最喜欢的就是语文课本,因为里面的课文有故事。《颗粒归公》《八角楼上》《乌鸦喝水》《小英雄雨来》《小马过河》……每一篇课文,当天都会细细地读上一遍,然后,第二天再读,第三天再读……遇到不认识的字,要么问大人,要么查字典,那种对于知识的饥渴,现在的孩子们也许很难理解。待老师讲到这些课文的时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