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28句旷达诗词:融注睿智人生哲理,读来如晨钟暮鼓,发人深省
苏轼的作品总是融注着一些睿智的人生哲理,每每读来都令人心智大开,茅塞顿开。我们应从中领悟到做人不必太过于执著,画地为牢,作茧自缚;而应该超然旷达,随缘自娱。01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东栏梨花》独立东栏,凝望那株梨花如雪,心中不禁涌起对人生清明时刻能有几多的深深感慨。02竹杖...
钧正平:“胜利”这两个字,应是每名军人毕生的追求!
有网民在评论区留言,“去年长春航展,我4岁的儿子在轰鸣声、人潮中呼呼大睡,因为他知道飞机不是来炸他的。”有人回复:“这即(既)是飞机的轰鸣,也是新中国挺起胸来的呐喊”。同样是在舰艇开放日。广东湛江,一个小男孩登上052D军舰后,对采访的记者发出“灵魂拷问”:“这里面可以装核弹吗?”还是来自网民的一...
惊艳千年的中文至美,都藏在小时候的背诵默写全文里
我后来写了二十本散文,跟这个启蒙先生很有关系。著名学者金克木先生说:读此书可以知历史,可以知哲学,可以知文体变迁,可以知人情世故,可以知中国的宗教精神与人文精神,几乎可以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切。它流传了三百多年,选文却跨越了两千多年。从先秦诸子到《史记》、《汉书》,从唐宋散文到明清小品,几乎课...
《在旷野里》出版后即被选入2024届福建高三五月份质量检测试卷
经典,用卡尔维诺的话说,“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当然,这也需要读者是一个有思想、有发现能力的人。任何经典,总是活在当下,总是与一切时代同在,回答每一个它的读者所处时代必然会提出的问题。对于一个真正有思想能力和发现能力的人来说,所有的经典都是他那个时代的经典。只有思维能力孱弱...
我们经常看到的“砼”:如何读什么意思,这个字是谁如何发明的?
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业内人士经常把“混凝土”三个字简写为“砼”。据说源于著名结构学家蔡方荫教授,1953年时教学科技落后,教授发现学生上课听讲记笔记时“混凝土”一词经常用到,但是这三个字写起来需要30笔,十分不便。思维敏捷的蔡方荫就大胆用“人工石”三字代替“混凝土”,比划仅仅10笔。再后来干脆写成一个字“...
李清照最撩人的一首词,短短41字,欲说还休,读来令人心动不已
很久之前读过一段话,印象很深刻:有些人觉得爱是性,是婚姻,是清晨六点的吻和一堆孩子,或许爱就是这样(www.e993.com)2024年11月9日。但你知道我怎么想的吗?我觉得爱是想触碰却又收回手。爱是别人眉来眼去,我只偷看你一眼。纯粹的,羞怯的,不谙世事时的心动,比一千遍我爱你,都更加珍贵。
诸葛亮性格的最大特点是这两个字,怎么形成的?
诸葛亮原本是一介书生,并没有显赫的门第,却能遇上一位明主,画策天下。刘备称帝后,诸葛亮身居显位而不为同仁所妒,大权独揽而不为刘禅所疑,这与他性格的最大特点“谨慎”二字密切相关。因此历来有“诸葛亮一生唯谨慎”的说法。那么,诸葛亮谨慎克制的性格是如何形成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
一年级就读1200字的大长文五年级开始读统计图表 你看咋样?
让一年级的孩子读1200多字的文章是不是太长了?赵士英认为,这个是因人而异的,如果有兴趣,肯定就不觉得长。另外,这次着重倡导的就是“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加强课内外阅读的有机联系。现在太多的是碎片化的阅读,而阅读方式往往会改变人们的思考方式,碎片化的阅读不利于人的深入、系统的思考。
曾国藩家训十则:你可以不读曾国藩,但一定要记住这些处事规则
六、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不特写字,凡事都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七、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若全无一分,未有不败。和字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论文1000字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支撑民族进步的脊梁,是前人留给我们最珍贵的瑰宝。水有源,木有根,守望共同美好的家园,需要我们把文化之根留住。珍爱中华传统文化吧!将其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或许,这一切还不算太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论文1000字篇四黄帝创业垂千古,仓圣造字鬼神惊。辟开荒昧惊天地,中华文明著先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