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岩刚:清前期多语种文书中皇帝称号的演变
在颁往西藏等地的诏令文书中,皇帝称号即为rgyalpo;明代藏语翻译学生的习字教材《西番译语》也将“皇帝”译为rgyalpo;宣德二年(1427),瞿昙寺所供汉、藏、梵三语万岁牌上所书“皇帝”藏文对译亦为rgyalpo。《华夷译语》将“皇帝”对译为蒙古文的qaγan;留存下来的为数不多的明代蒙汉双语敕书中,皇帝的...
铁腕惩处2起弊案,一心反腐的肃顺,为何给他后来招致杀身之祸?
道光帝第一次派往广州的统兵者是靖逆将军奕山(满族人,宗室)、隆文(满族人)、杨芳(汉人):第二次派往浙江的统兵者是扬威将军奕经(满族人,宗室)、文蔚(满族人)、特依顺(满族人)。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清廷仍循过去的旧例,命大学士赛尚阿(蒙古族)为钦差大臣,乌兰泰(满族人)、向荣两人为大将,调集八旗兵、绿营兵...
汉蒙语言不通,那么元朝皇帝上朝,是说汉语还是蒙古语?
在这篇诏书中,忽必烈称:“可建国号曰‘大元’,盖取《易经》‘乾元’之义”,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忽必烈崇尚儒学,也表达了追求部分汉化的意愿,但这份面旨在争取广大汉族士人之心的诏书,正本却是用八思巴蒙古文写成的。这种情况是比较尴尬的,原因在于蒙古作为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其文明较之中原文明,甚至比起同时期...
读书笔记:元朝汉人的蒙古姓名
汉人蒙古姓名与入仕之途坦诚说,能得到赐蒙古姓名的汉人,可谓凤毛麟角。实际上,大部分汉人的蒙古姓名,都是“自取”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自己的仕途着想。元朝官员服饰在元朝,中央以及地方官员的任命,“其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元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的最高长官“”、非蒙古人不授”。...
蒙古政权与汉人艺术:不和谐的平衡
蒙古人对精湛技艺的热爱不仅体现于宫廷艺术和建筑中,也表现在各地区奢华的装饰艺术中,这与汉人对艺术形式的人文禀赋和古典洞见,形成了一种不和谐的平衡。*文章节选自《蒙古世纪:元代中国的视觉文化(1271—1368)》([英]马啸鸿著赖星睿译三联书店2023-12)...
蒙古军队中的军匠
军匠的主要来源是蒙古征服过程中俘虏的工匠,或从民匠中招收的具有军工技能的工匠(www.e993.com)2024年11月16日。在军匠的构成中,汉人军匠数量大,具有优势。汉人军匠也大多由汉人将领统率。《元史·世祖本纪》载:“〔至元五年(1268)六月〕甲申,中山大雨雹。阿朮言:‘所领者蒙古军,若遇山水寨栅,非汉军不可。宜令史枢率汉军协力征进。’从...
为什么是唐人街不是汉人街?外国人对中国的称呼,为什么有好多种?
欧洲人关于东方的想象,从“丝国”转移到能与蒙古铁军对抗的“契丹”,契丹成了他们对遥远东方的又一称呼。在《马可·波罗行纪》中,中国名叫契丹,英译本翻译为Cathay。《曼德维尔游记》也记载,契丹是一个美丽、高贵、富庶、商贾云集的伟大国度。突厥语和斯拉夫语都使用契丹来称呼中国,随着时间的推移,契丹这个称谓逐渐...
什么是中国:满蒙文献与日本学者眼中的“中国”
按照蒙古语正字法,“Qitad”其实就是“Qitan(契丹)”一词的复数形式。比如《蒙古秘史》中的“乞塔惕”一词,被旁为“契丹”或“金”、“金国”,泛指北方地区;《竹温台神道碑》碑文中出现的“Qitad—unayalqus”一词,被直译为“汉文”。实际上,今天的中国蒙古族人也习惯称“汉族”为“Qitad”(拓展阅读:理...
《钦定西域同文志》多语地名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该书词条竖式排列,每个词条用6种文字对照,首列以满语统一音节,次列以汉语解释内容,以三合切音取其读音。对本书中所选择的地名展开社会语言学分析,能够为地名学提供历史语料,并为研究清代新疆地区的历史地理、语言、民族等方面的变化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也能够发掘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典型例证,促进各个民族团结奋斗、共同...
清朝灭亡不过一百余年,上千万的满族人,为什么满语迅速消亡了?
在这之中,满族算是彼时种种少数民族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其原因是因为皇太极这个皇上他本身就是满族人,其对待自己民族的种种政策也就有很多是偏向满族文化的了。而对于语言,在清朝除了皇帝老家的口语满语、人口众多的汉族汉语,还有一个蒙古语。这算是和满蒙两个民族的关系有关,毕竟当时的满族与蒙古族关系十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