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新读 | 贾康、苏京春:“三驾马车”认知框架需对接供给侧的...
从全球范围内各经济体发展过程中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看,传统宏观经济学倡导的经济增长“三驾马车”理论一直被奉为圭臬。然而,若细心观察也不难发现,从2008年美国应对金融危机时在宏观调控中采用具有针对性的“供给管理”措施,到中国开启全面深化改革时代、下定决心加快推进的从重经济发展规模、数量到重经济发展质量、效益...
奉为圭臬、龙行龘龘……央视“段子手”朱广权教你读生僻字
央视“段子手”朱广权教你读生僻字钱江晚报百家号01-1519:39“奉为圭臬、龙行龘龘、犄角旮旯、怙恶不悛……”最近,陪娃备战期末考试的爸妈都有一个烦恼:总有些生僻四字成语在语文复习资料中“神出鬼没”,让无往而不胜的陪读大军瞬间哑火,只好乖乖动手查字典。这些笔画多、使用频率低的词语,往往不在爸妈们...
读过中国通史的孩子,眼界、格局大不一样
很多给孩子看的历史书至今都把“烽火戏诸侯”奉为圭臬,然而历史学界早已定论这一事件根本不存在。此外,把王朝的毁灭归咎于君主个人的荒诞,也是很过时、很容易误导孩子的。像这样没有及时更新的历史类书籍,在市面上还有很多。作为普通的家长,我们没办法亲自编写一套科学靠谱的历史读物给孩子。但是总有能人想到就能...
中国人的天命之书,难怪鲁迅、胡适、张爱玲终其一生奉为圭臬!
“如果你想要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特点特色,最好的——既最有趣味又最为捷便的办法就是去读通了《红楼梦》。”没错,《红楼梦》里有太多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智慧、人情世故和世间百态。青年人读它看到的是满场欢喜、热闹非凡、你来我往的烟火百态。中年人读它看到的是处事为人、仰上俯下、你推我就的练达世故。
王充闾:写文章,我常把韩文、苏文奉为圭臬
我特别欣赏它那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创造性的思维,生动逼真的描绘,绚丽多姿的辞采。至于我喜欢苏东坡,是因为苏东坡无论是才情、气质,都使我为之倾倒,尤其喜欢他的散文。古人作文讲究气势,有“韩(愈)潮苏(轼)海”之喻,我写文章常把韩文、苏文奉为圭臬。
奀?仧?垚?猋?怎么读?
怎么读?传说中,汉字起源于仓颉造字(www.e993.com)2024年12月18日。黄帝的史官仓颉根据日月形状、鸟兽足印创造了汉字,造字时天地震惊——“而天雨粟,鬼夜哭”。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给孩子起名字用“生僻字”,这可难坏了点名的老师们。茕茕孑立沆瀣一气踽踽独行醍醐灌顶绵绵瓜瓞奉为圭臬龙行龘龘犄角...
今天,我们如何“正读”《孙子兵法》
这与光强调谋略,将“瞒天过海”“借刀杀人”“顺手牵羊”“混水摸鱼”“趁火打劫”之类阴谋诡计奉为圭臬的《三十六计》有着云泥之别。如果仅仅视《孙子兵法》为谋略的渊薮,那显然不能对《孙子兵法》有整体性的认知与把握。二、坚持认识经典要义的
僻处草痕新——读高居翰《致用与娱情》
高居翰的写作初衷来源于这样一个困惑:为何中国古代文人用来释怀与展示雅趣的消遣之作,被传统画论视为品评标准,奉为圭臬;而职业画家精于描绘,经营日常生活和人物情感的受雇之作,却反被轻视,几近边缘?高居翰之所以敢于挑战中国传统学者避而远之的领域,既与其身处德语艺术史影响至深的学术环境有关,也离不开他过眼海量...
读史|一代大儒刘熙载,其为人治学之道为胡适奉为圭臬
而刘熙载要求弟子学宋儒,“为学要不疑处有疑,才是进步!”这正是胡适之治学终身奉为圭臬的格言。根据石刻拓片重绘的清代学者刘熙载像《艺概》同治十二年刻本封面同治六年(1867),晚清学者刘熙载(1813-1881)接受苏松太兵备道应宝时(敏斋)聘请,来到中国开埠最早,也是中国近代化起步最早的城市——上海,出任上海龙门...
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我为什么建议你要读《论语三百讲》
既不把《论语》奉为圭臬,言必称子曰,也不轻视《论语》作为经典书籍的人文价值,应该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因此,尽管市面上有许多论调,我还是比较赞同台湾大学哲学系傅佩荣教授的观点: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读《论语》;四十岁的中年人,读《道德经》《庄子》;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读《周易》。傅佩荣教授十八岁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