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述东晋王导之功业|太守|孙吴|高祖_网易订阅
世说新语栖逸类(参晋书九十隐逸传刘驎之传)略云:南阳刘驎之高率善史传,隐于阳岐。荆州刺史桓冲征为长史。(刘注引邓粲晋纪曰:驎之字子骥,南阳安众人。)又同书任诞类云:桓车骑在荆州,张玄为侍中,使至江陵,路经阳歧村。(刘注云:村临江,去荆州二百里。)俄见一人持半小笼生鱼,径来造船,云:有鱼欲寄作...
陶渊明的“桃花源”在哪里?
南阳刘驎之,字子骥,好游山水。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见有一涧水,水南有二石囷,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欲还,失道,遇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或说囷中皆仙方、灵药及诸杂物。驎之欲更寻索,不复知处矣。不难发现,刘子骥的采药故事确实和《桃花源记》有几分相似,比如都是在山水之间,发现不同寻...
洞天寻隐·学林纪丨柏夷:桃花源与洞天
[21]正如很多评论家所指出的一样,陶潜故事的象征意味是属于道教的,但其寓意绝对并非如此。序言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结束。因为刘子骥(刘驎之的字,一作麟之)是该故事中出现的唯一一个人名,其定然具有重要意义。实际上,刘驎之以寻找神迹而颇有声誉。其传记(《...
纪念|忆吴金华先生_私家历史_澎湃新闻-The Paper
《世说新语·栖逸》八:“南阳刘驎之,高率善史传,隐於阳岐。”南朝梁刘孝标注引晋邓粲《晋纪》:“居阳岐,去道斥近,人士往来,必投其家。”吴老师《考释》:“‘斥’字费解。‘斥’有远义、废弃义、充满义等等,均与本文不合。今疑‘斥’当作‘仄’,形近之误。‘仄’是‘侧’的古字(参见《汉书》卷...
陶渊明与《桃花源记》
“南阳刘驎之,字子骥,好游山水。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返。见有一涧水,水南有二石囷,一闭一开。水深不得渡,欲还失道。遇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或说囷中皆仙方、灵药及诸杂物。驎之欲更寻索,不复知处矣。(《搜神后记》)”刘子骥的事迹在《世说新语》《晋书》和《搜神后记》里都有记载,其中《搜神...
陈寅恪诞辰丨晋代的人口流动及影响|太守|陈霸先|刘裕|萧衍|晋陵...
北人南来之上层文化士族(如庾信、宗夬、刘驎之等),其先本居南阳带,后徙江陵近旁地域,至江左政权后期渐次著称(www.e993.com)2024年11月10日。梁元帝迁都江陵,为此集团最盛的时代。宋武帝刘裕像然而,西魏灭梁,此种士族与遭遇侯景之乱,自建业逃到江陵之土族同为俘虏,随征服者北迁。北方上层士族南渡之局遂因此告一结束。
黑暗童话还是现实寓言?中国人都熟悉的桃花源,背后还有这般秘密
据陈寅恪先生考证,桃花源之所以由北移到南,则是采入了刘驎之(即刘子骥)入衡山采药的故事。据《搜神后记》等书记载,刘子骥见涧水南有两个石囷,失道问路,才得回家,后来听说囷内都是仙灵方药,则欲寻不得。于是陈先生推测,陶渊明写作《桃花源记》是把桃花源事和刘子骥事牵连混合而成。
泉州最后的秀才——许经明
南阳刘驎之,居阳岐积年,衣食有无,常与村人共。值己匮乏,人亦知之。阮瞻常群行,冒热渴甚。逆旅有井,众人竞取之。瞻独逡巡在后,须饮者毕,乃进。第四课:责任韩魏公勤于吏职,簿书文檄,检察严核,莫不躬亲。左右曰:公任重年高如此,朝廷赐守乡郡以养安,幸无视小事。公曰:己惮烦劳,小民当有受弊者。
《桃花源记》中的“渔人”是谁
3.南阳刘驎之,字子骥,好游山水。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可以见出这两篇文学文本间的“互文性”(intertualité,intertextuality)关系。按照法国学者有关文学文本的理论,“互文性”是指任何一个单独的文本都是不自足的,它的意义在与其他文本交互参照、交互指涉的过程中产生。因此,任何文本都是一种互文,都是对其...